心理案例分析:高考后謹防3種消極心態
2012-06-18 13:36:51北京考試報文章作者:邱乾謀
高考的結果,關乎考生個人的前途命運。在等待高考成績揭曉的階段,考生容易產生突發性的心理沖突和生理紊亂現象。多年的寒窗苦讀,很多考生心理上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高考結束了,高度緊張后突然放松,這種巨大的差異難免會使考生產生極端的情緒,遇事表現得要么慵懶、倦怠,要么煩躁、焦慮、情緒低落,要么極度放縱。那么,父母如何幫孩子盡快調整高考后的心態?北京中小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溫方提醒,父母要謹防孩子容易出現的3種消極心態,及時引導孩子。
多疑型 轉移對高考的注意力
案例:考生小陳高考結束后,馬上去對答案,對自己答題感覺不理想,非常懊悔,有時還懷疑是不是答案有問題,翻來覆去地對答案。這類考生對成績多疑,情緒高度緊張、煩躁,坐立不安,吃不下、睡不好。
解決方案:考后出現這種患得患失狀況,多是發生在平時學習成績不錯但不夠穩定的考生身上。他們往往期待值比較高,在等待成績出來的日子里,由于不確定性而變得焦慮。
對這類考生,父母要采取轉移法幫孩子調節心態,讓孩子離開令人不快的環境,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打球、聽音樂、和朋友聊天等,忘卻煩惱。
這個階段,父母最好不要再替孩子過多地打理他們的日常生活,可給他們創造一些機會去參與勞動,讓孩子幫助父母做些家務,補補親情。這不僅對孩子未來生活是一個鍛煉,也是其孝敬父母的好機會,更是轉移對高考注意力的好辦法。此外,父母還可建議孩子做一些有興趣的事,讓孩子重新找到價值感。
有的考生可能因核對答案感到考得不理想而產生強烈的懊惱,后悔考試過程中的失誤,對幾年來的學習自我否定。對于這種情況,父母要及時與孩子溝通,鼓勵孩子把煩惱和痛苦說出來,不要再責怪孩子,而要鼓勵孩子對未來作出選擇、安排。
宣泄型 無節制放松不可取
案例:小王覺得高考前特別緊張,高考結束后想好好補償一下,過度上網、唱歌、喝酒、看電視等,通過不同的方式宣泄壓抑的情緒。宣泄型考生在考生群體中占到相當大的比例。他們認為高考結束便意味著苦日子熬到頭了,得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彌補自己十多年來的苦學。
解決方案:高考過后,考生適當放松無可非議,但不可無節制放松,看書、適當運動等積極方式值得贊賞,但消極的宣泄方式不可取,如有的考生通宵達旦地上網聊天、玩網絡游戲,有的考生喝酒、熬夜唱歌,這樣容易導致生理紊亂。
放松不等于放縱,過度的放松不利于生理和心理健康。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要適當干預孩子的日程安排,提出建議。實際上,放松的方法有多種,父母可幫孩子找一些適合的減壓方法,把心理調整到平常狀況,如進行體育鍛煉、出外旅游,也可根據孩子的需要進行“調整性學習”,如看一些文藝類的書籍。
高考只是一個階段,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的結束并不代表生活的結束。在等待高考成績的這段時間里,父母可提醒孩子進行一些“調整性學習”,以便早點實現角色轉換。對考得不錯的考生,父母可提醒孩子根據所報考的大學及專業要求提前預習,還可利用這段時間,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進行社會實踐。對考得不理想的考生,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調整心態,樹立信心。
自閉型 切忌說消極的話
案例:有一部分考生整日把自己關在家中,不與外界接觸。他們中大多估分不理想,情緒低落、悲觀、自閉,不想與父母和親朋好友溝通。
解決方案:考生認為自己考得不理想,憋在家里,郁郁寡歡,羞于見人,每天悶悶不樂。這種孩子的情緒處于非常敏感的時期,父母處理不當或不進行疏導,持續下去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對這類考生,父母要及時給予關注,幫助孩子加強自我調理,釋放情緒。如郊游、看一看平時無暇瀏覽的書籍、參加體育運動、聽音樂、做家務等,都是科學解決自閉問題的方法。
提醒父母注意的是,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切忌說消極的話,如“早知今天,何必當初”、“誰叫你之前不好好學習”之類。父母也可通過帶著孩子走親訪友,引導孩子走出自閉狀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