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廣東高考 > 廣東院校動態 > 2020年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學考試《社會保障概論》專業課程考試大綱

        2020年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學考試《社會保障概論》專業課程考試大綱

        2020-01-31 22:10:24網絡整理


        高考

          考試科目名稱:社會保障概論

          一、考試的內容、要求和目的

          1、考試內容:


          《社會保障概論》包括緒論和9章內容。上篇社會保障總論包括:社會保障的基本特征、理論基礎、發展歷程、制度模式、法制管理和保障水平等。下篇社會保障分論將七大社會風險歸納為四個部分,即生存發展風險與保障、健康風險與保障、職業風險與保障、老殘風險與保障,主要講授中國社會保障的制度安排與管理服務體系。

          緒論介紹了社會保障學的學科屬性、社會保障學的研究對象與目的、社會保障學的主要研究內容、社會保障學的研究方法、學習社會保障學的意義和要求等。

          上篇社會保障總論

          第一章社會保障概述。介紹社會風險及社會保障的定義、社會保障的基本特征與功能,社會保障的理論基礎等問題。

          第二章社會保障產生與發展。主要介紹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與發展所經歷的四個時期:社會保障的形成時期(1601-1889年)、社會保障的初步發展時期(1890-1947年)、社會保障的全面發展時期(1948年-20世紀70年代初期)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時期(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至今)。此外,本章還介紹了中國社會保障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章社會保障模式。主要介紹了從19世紀80年代德國所實施的單項社會保險法之后,各國的多元化發展狀態。本章從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定位、再分配目的、財務模式和保障水平為劃分標準,介紹了目前社會保障模式的四種類型,即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福利國家型社會保障模式、強制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和國家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

          第四章社會保障法治與管理。主要闡述了社會保障法治建設、社會保障法治與管理服務體系、社會保障管理體制、機制和組織、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等問題。

          第五章社會保障水平。主要描述社會保障水平的概述、界定、理論價值,以及社會保障水平的實踐與經濟效應比較。

          下篇社會保障分論

          第六章生存發展風險與保障。從生活救助、災害救助、專項救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幾個方面闡述了社會保障的這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七章健康風險與保障。從公共衛生、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及醫療救助等方面介紹健康保障制度。

          第八章職業風險與保障。從職業風險的概念界定以及應對機制進行了相應的介紹。

          第九章老殘風險與保障。以經濟保障、服務保障和精神慰藉三大功能為主線,聚焦養老金、老殘護理服務、老年福利及殘疾人福利等內容,全面系統地闡述老殘風險及保障的基本原理和國內外相關實踐。

          緒論(約占5%)

          緒論介紹了社會保障學的學科屬性、社會保障學的研究對象與目的、社會保障學的主要研究內容、社會保障學的研究方法、學習社會保障學的意義和要求等。主要是讓考生了解社會保障學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內容與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等。主要為初學者提供社會保障學的基本概況。

          1.社會保障學的學科屬性

          社會保障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保障實踐活動及其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性和交叉型學科。如何定義社會保障一直爭論不休,有社會安全、經濟制度之稱。學者和政治家們從不同學科背景及視角來定義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的實踐活動也及其復雜性和多元化,至今全球沒有一致的社會保障定義。

          社會保障學科屬性體現以下三個特征:

          (1)馬克思主義為其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思想基石

          (2)綜合型與交叉性

          (3)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系統性

          2、社會保障學的研究對象與目的

          社會保障是工業經濟社會的產物,除外天災,失去土地的工人家庭還要面臨工傷與職業病、失業導致的孩子養育、醫療和養老等社會風險問題。社會保障學系統研究國家抵御這些社會風險的制度安排。

          3、社會保障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社會保障學主要研究國家為抵御上述社會風險如何進行籌資、確定待遇和覆蓋哪些人群,總結經驗教訓和規律性問題以少走彎路。

          4、社會保障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保障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化背景相適應,與時俱進的,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方法相結合的,系統性和綜合性研究社會保障問題。

          5、學習社會保障學的意義和要求

          伴隨城鎮化和老齡化的進展,社會保障問題愈加重要。亟待研究的社會保障問題,社會保障創造的就業崗位多起來。

          上篇社會保障總論

          考核重點:本篇基于社會風險定義與特征給出社會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論基礎和體系架構。社會保障概述:國民基本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及導致的損害甚至死亡,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和社會保障的提出。

          學習難點:從內涵到外延準確給出社會保障的定義和特征,避免將社會保障僅僅理解為公民權利,忽略公民自我保障和社會互濟的義務。

          瞄準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勞動價值剩余與再分配、社會公平與社會發展”的社會保障思想和理論建樹,繼而研究后續福利經濟學與社會保障理論的發展;

          系統歸納從社會風險共識到社會保障制度安排與改革的社會背景和主要問題,如20世紀70-80年代以后的積極老齡化問題與養老金制度改革實踐;

          準確把握互聯網社會的社會保障改革趨勢和規律,特別是針對人口流動、靈活就業、崗位更替的改革。

          第一章社會保障概述(約占5%)

          一、基本內容和學習目標


          風險來自不確定性。社會保障是國家抵御工業經濟的社會風險和保障國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和服務體系,是現代國家制度建設的組成部分,寫進各國憲法。主要目的是讓考生了解社會風險及社會保障定義、基本特征與主要功能,由此掌握社會保障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社會風險與社會保障

          1.社會風險定義及其種類

          2.社會風險及其基本特征

          3.社會風險管理中的保障模式

          第二節社會保障的基本原則和本質特征

          1.基本原則

          社會風險全覆蓋的制度安排

          應保人群全覆蓋的執行力度

          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最低保障待遇

          2.本質特征

          公共性與普惠性

          互濟性與二重性

          福利剛性與持續性

          第三節社會保障的體系結構

          1.按照社會風險分類劃分的社會保障體系

          2.依據保障內容不同劃分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四節社會保障的核心功能

          1.社會保障的政治功能

          2.社會保障的經濟功能

          3.社會保障的社會功能

          第五節社會保障的理論基礎

          1.中國古代早期社會保障思想

          2.馬克思主義社會保障思想

          3.西方社會保障思想流派

          二、重點和難點

          考核重點:(1)社會風險。重點講授國際勞工組織102號《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及建議書中的7大風險與特征。社會風險即人人可能遇到且危及基本生活的風險,包括生有所育、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傷有所療、失業有所幫、老殘有所養、災難有所救。(2)文獻綜述。社會保障是工業化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早期社會保障思想是重要文獻;中外古代的賑濟思想僅為淵源;中國社會保障理論要延申至近期黨政文件。(3)社會保障。整體建設的原則、功能和本質;各項制度的特征和內容;保障體系與架構。

          考核難點是準確闡述工業經濟下的社會風險和社會保障的社會背景。例如,德國俾斯麥社會保險產生的社會背景,1935年美國《聯邦老遺殘持續收入保障法》與1929年以后的經濟危機的關系。深入理解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社會保障思想與核心內容,客觀陳述西方社會保障思想流派及其主張。

          第二章社會保障的產生與發展(約占5%)

          一、基本內容和學習目標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保障思想和福利經濟學的發展與制度演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但社會保障制度的確立與完善則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本章的社會保障僅指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總體來看,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社會保障的形成時期(1601-1889年)、社會保障的初步發展時期(1890-1947年)、社會保障的全面發展時期(1948年-20世紀70年代初期)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時期(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至今)。此外,本章還介紹了中國社會保障的產生與發展。

          主要目的是讓考生掌握社會保障所經歷的四個時期,以及中國社會保障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社會保障的形成時期(1601-1889年)

          1601年英國《舊濟貧法》的頒布,標志著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萌芽;19世紀80年代,德國一系列社會保險立法的頒布和實施標志著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

          1、英國濟貧法的社會保障萌芽

          2、德國社會保險立法的社會保障形成

          第二節社會保障的初步發展時期(1890-1947年)

          1935年美國頒布的《社會保障法》和十月革命后蘇聯的勞動保險立法,是社會保障制度初步發展時期的兩個重要事件。

          1、美國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

          2、蘇聯勞動保險立法的國家保險

          第三節社會保障的全面發展時期(1948年一20世紀70年代初期)

          在這一階段,社會保障有了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福利國家的浪潮下,發達國家建立起“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迅速增加。

          1、《貝弗里奇報告》的社會保障體系

          2、福利國家的建立、改革與發展

          3、國際勞工組織公約的最低標準

          4、本階段社會保障發展主要特征

          第四節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時期(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至今)

          20世紀70年代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滯脹時期,社會保障制度陷入困境,進入改革時期。

          1、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

          2、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徑

          3、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果

          第五節中國社會保障的產生與發展

          本節介紹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架構、存在問題及改革方向。

          1、中國近代社會保障的發展歷程

          2、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保障的發展

          3、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框架與體系

          4、當前中國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

          5、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

          二、考核重點和難點

          本部分的重點是社會保障制度形成與發展所經歷的四個時期,《貝弗里奇報告》的發布及其深遠影響,中國的社會保障發展歷程,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知識。

          本部分的難點是20世紀70年代后國際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路徑及成果,以及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方向,考生需要在課本學習基礎上多了解社會保障改革實際進程。

          第三章社會保障模式(約占10%)

          一、基本內容和學習目標

          本章介紹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多元化狀態,及目前的四種類型。考生可以通過本章,對社會保障模式有基本的了解,為后面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第一節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

          1、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特點與效果

          2、典型國家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實踐

          第二節福利國家型社會保障模式

          1、福利國家型社會保障模式的特點與效果

          2、利國家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典型實踐

          第三節強制儲蓋型社會保障模式

          1、強制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的特點與效果

          2、強制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典型國家實踐

          第四節國家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

          1、國家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特點與效果

          2、國家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的典型國家實踐

          第五節四種社會保障模式比較分析

          1、四種社會保障模式的共同點

          2、四種社會保障模式的不同點

          3、中國社會保障模式的選擇

          二、考核重點和難點

          重點考核四種類型社會保障模式的特點、效果與實踐以及中國保險模式的選擇,而中國社會保障模式選擇是個難點問題。

          第四章社會保障法治與管理(約占5%)

          一、基本內容和學習目標


          社會保障法治是社會保障法制與綜合治理的總和,以依法辦事為核心,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依據國家法律調整國家、用人單位、職工和居民之間的社會保障關系,制定社會保障政策和執行方案,并基于社會保障卡的信息平臺建立一體化社會保障管理服務體系。

          第一節社會保障法治建設

          1、社會保障立法

          2、社會保障執法

          3、社會保障司法

          4、社會保障守法

          第二節社會保障法治與管理服務體系

          1、社會保障管理的定義和特征

          2、社會保障管理內容和操作流程

          3、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第三節社會保障管理體制、機制和組織

          1、社會保障管理體制

          2、社會保障運行機制

          3、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機構

          第四節社會保障信息系統

          1、社會保障信息的定義

          2、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工作流程

          二、考核重點和難點

          本章重點是對社會保障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設內容的學習。難點在于對社會保障法治和社會保障一站式服務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理解。

          第五章社會保障水平(約占5%)

          一、基本內容和學習目標


          本章論述的是如何界定社會保障基金儲備和待遇水平,一直都是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核心問題。

          主要目的是使考生掌握社會保障水平的界定、理論價值、測定模式、適度和超度的效果,以及社會保障水平整體經濟效應等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社會保障水平概述

          1、社會保障水平界定

          2、社會保障總支出水平

          3、社會保障分項支出水平

          4、中國社會保障支出水平

          第二節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理論

          1、社會保障水平的適度性

          2、社會保障水平的適度標準

          3、社會保障適度水平測定方法與模型

          4、供需角度下的社會保障適度水平影響因素

          第三節社會保障適度水平實踐

          1、部分國家社會保障適度水平

          2、中國社會保障適度水平

          3、社會保障水平適度與超度的效果比較

          第四節社會保障水平的經濟效應比較

          1、社會保障水平的整體經濟效應比較

          2、社會保障水平的分項經濟效應比較

          二、考核重點和難點

          本章重點是社會保障水平的界定、理論價值、測定模型的內容、適度和超度的效果,以及社會保障水平的整體經濟效應。難點是如何處理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研究社會保障水平的經濟效應與持續發展問題。

          下篇:社會保障分論

          第六章生存發展風險與保障(約占10%)

          一、基本內容和學習目的


          本章主要內容是描述在城鎮化和互聯網條件下的生存風險及其保障制度的相關內容與管理服務體系,目的是讓考生了解中國職業風險保障制度建設的相關內容、主要問題與挑戰。

          第一節生活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

          2、特困人員供養

          3、臨時救助

          第二節災害救助

          1、災害救助制度的發展

          2、災害救助制度的內容

          第三節專項救助

          1、住房救助

          2、教育救助

          3、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

          4、殯葬救助

          第四節慈善事業

          1、慈善事業的發展

          2、慈善事業的特征

          第五節優撫安置

          1、優撫安置的發展

          2、優撫安置的內容

          二、考核重點和難點

          本章重點是描述在城鎮化和互聯網條件下的生存與發展風險以及國家抵御生存風險的社會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內容。難點在于如何平衡籌資與企業負擔、提高待遇與持續發展的問題。

          第七章健康風險與保障(約占20%)

          一、基本內容和學習目標


          本章主要內容是描述在城鎮化和互聯網條件下的健康風險及其保障制度的相關內容與管理服務體系,目的是讓考生了解中國大健康發展目標和行動計劃,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相關內容、主要問題與挑戰,并能將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的思考和解決。

          第一節健康風險與保障概述

          1、健康風險

          2、健康保障與社會醫學

          第二節公共衛生

          1、公共衛生的定義和目標

          2、公共衛生的制度安排

          第三節醫療保險

          1、醫療保險的定義、功能和目標

          2、醫療保險的制度安排

          3、醫療服務的協議管理

          第四節生育保險

          1、生育保險的定義、功能和目標

          2、生育保險的制度安排

          第五節醫療救助

          1、醫療救助的定義、功能和目標

          2、醫療救助的制度安排

          二、考核重點和難點

          本章重點:描述健康風險和醫療風險;健康生活與社會醫學;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及時就醫防止重疾殘疾的基本醫療保障的制度安排和服務體系。

          考核難點:如何平衡籌資與企業負擔、提高待遇與持續發展的問題。如何發揮醫療保險的團購優勢和支付方式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建立科學的醫藥服務評價與定價機制,擠出過度醫療和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建立智能監控、協議管理和行政執法相結合醫療保障基金監督機制。

          第八章、職業風險與保障(約占10%)

          一、基本內容和學習目標


          本章主要內容是描述在城鎮化與互聯網的條件下,職業風險及其保障制度相關內容與管理服務體系,目的是讓考生了解現代職業風險及其保障制度建設相關內容、主要問題與挑戰。

          第一節職業風險概述

          1、職業風險界定

          2、工傷與工傷風險的主要特征

          3、失業及其主要類型

          第二節工傷保險

          1、工傷保險的起源

          2、工傷保險的屬性特征和功能

          3、工傷保險制度的結構與內容

          4、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

          第三節失業保險

          1、失業保險起源

          2、失業保險的特征和功能

          3、失業保險制度的結構與內容

          4、失業救助與就業促進

          二、考核重點和難點

          本章重點是描述在城鎮化和互聯網條件下的職業風險以及國家抵御職業風險的社會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內容。難點在于如何平衡籌資與企業負擔、提高待遇與持續發展的問題。

          第九章老殘風險與保障(約占25%)

          一、基本內容和學習目的


          本章主要內容是描述在城鎮化和互聯網條件下的老殘風險及其保障制度的相關內容與管理服務體系,目的是讓考生了解中國老殘風險保障制度建設的相關內容、主要問題與挑戰。

          第一節老殘風險保障概述

          1、老殘風險的含義及產生的原因

          2、老殘保障的基本理念

          3、老殘保障的特點及分類

          4、老殘保障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養老金

          1、養老金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2、養老金制度的結構與內容

          3、養老金的財務管理模式

          第三節老殘護理服務

          1、老殘護理服務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2、老殘護理制度的結構與內容

          3、老殘護理服務模式

          第四節老年福利

          1、老年福利的基本概念

          2、老年福利的特點與分類

          3、老年福利制度的結構與模式

          第五節殘疾人福利

          1、殘疾人福利的基本概念

          2、殘疾人福利的特點與分類

          3、殘疾人福利制度的結構與模式

          二.重點與難點

          本章重點是描述在城鎮化和互聯網條件下的老殘風險以及國家抵御老殘風險的社會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內容。難點在于如何平衡籌資與企業負擔、提高待遇與持續發展的問題。

          2、考試的要求和目的

          社會保障是國家抵御工業經濟的社會風險和保障國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與管理服務體系。社會保障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保障實踐活動及其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性和交叉型學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備考,要求學生基本掌握社會保障理論的涵義、特點、類型、功能及其發展與改革的趨勢。了解我國現行社會保障制度架構與體系建設的內容,了解各項保障制度的制度安排和運行機制。系統了解國外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深入理解新中國70年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發展與改革的成就與挑戰,理性地將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與個人學業發展、職業發展和家庭財務規劃結合起來。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之中,經濟全球化使得我國與世界的聯系更加密切,包括社會保障在內的學習、交流、交融更加頻繁。本課程的學習和備考,要求學生了解世界各國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從全球的視角思考我國的社會保障發展事業,進一步認清我國在發展社會保障事業上的優勢與劣勢,清醒客觀地看待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發展差距;并且緊跟國際社會保障發展前沿,積極借鑒和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立足國情,利用社會保障學的理論來指導具體的社會保障的研究與實踐。

          本課程考核目的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和評價。考核主要檢測學生對本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程度,其次,也適當評估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在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和社會保障的基本理念方面達到的水平。

          本課程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檢測學生對教材各章的基本內容和相關原理、制度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要求全面、準確地了解各重要概念、理論和相關制度的涵義、內容,做到融會貫通,付諸應用。

          二、考試的形式和結構

          1、考核形式:閉卷

          2、考試時間:120分鐘

          3、試卷題型:單項選擇題、名詞解析、簡答題、論述題

          三、教材及教學參考書

          教材及參考書:《社會保障概論》第1版,《社會保障概論》編寫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1-01。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標簽:高考資訊 院校動態]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關鍵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韩国18福利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久草资源在线观看| 男人肌肌插女人肌肌|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44luba爱你啪| 好大好爽好舒服视频| 国产免费的野战视频|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 888米奇在线视频四色| 日韩制服丝袜电影| 亚洲综合成人网| 肉伦禁忌小说小可的奶水|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wwwxxx国产| 日本xxxxx19|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男女边吃奶边做爽动态爽|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91九色蝌蚪porny| 少妇无码太爽了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第1页| 免费在线观看你懂的|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看|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视频 | 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午夜爽爽爽男女污污污网站| 黄色网址免费大全|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www.天天色| 成年女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