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解放戰爭》教案一(3)
2019-09-20 16:30:22網絡資源
2、人民解放戰爭
內戰爆發初期,蔣介石給不喜數學的毛澤東出了一道難解的數學題(展示幻燈片),創設情景,如果你是當時中共領導人,這個仗該怎么打?你會采取什么樣的戰略戰術方針?
學習戰爭的經過主要是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1、戰略防御階段
2.戰略反攻階段
3.戰略決戰
4、最后勝利
分階段展示
1、戰略防御階段
內戰爆發的時間、標志
②粉碎全面進攻(戰術、戰果)
③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地區)
2.戰略反攻階段
展示《國共雙方兵力變化示意圖》,說明戰略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面對這一變化,中共就作戰方針作了及時的調整。展示課本P79《資料回放》來說明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
戰略反攻:1946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圖片展示
3.戰略決戰
結合三大戰役示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指導學生制表歸納三大戰役概況。播放北平和平解放視頻,感受當時情形。
4、勝利
(1).北平和談
對比北平和談和重慶談判背景的不同,說出北平談判的過程和結果,認識渡江戰役的必然性。
(2).渡江戰役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
展示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圖片,理解渡江戰役的意義
(3)渡江戰役結束后,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追殲國民黨殘余軍隊。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
歸納戰爭過程
合作探究:共產黨在抗戰時根據地不到中國的半壁江山,并且主要在農村,但在解放戰爭爆發后的短短的三年時間,卻解放了整個中國大陸,這是為何呢?
提示:中共方面:⑴中共領導(核心)⑵理論指導(靈魂)⑶革命道路(方向)⑷革命軍隊(中堅)⑸統一戰線(保障)⑹群眾支持(基礎)
國民黨方面: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⑵軍隊厭戰,士氣低落⑶貪官橫行,統治腐敗⑷美援斷絕,蔣桂分裂(這部分內容學生能分析出一部分,教師作適當補充說明)
農民支持--------土地改革(綱領、時間、內容、意義)
歸納: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作了哪些努力?
政治:參加重慶談判和政協會議、北平和談。
經濟:進行土地改革。
軍事:戰略防御,粉碎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戰略反攻;戰略決戰;渡江戰役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內容,對比民主革命時期各階級斗爭的結果,指導學生從國內、國際和思想三個方面理解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活動】歸納小結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協定、決議,發動的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在解放戰爭第一年里,人民解放軍取得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的勝利。解放戰爭進入第二年,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牢固基礎。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滅。中國人民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