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2019-01-18 18:30:40三好網

          【考綱要求】

          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3、宋明理學

          4、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

          【課程標準】

          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意義;了解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漢朝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3、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的發展。

          【知識整合】

          一、知識點梳理:

          1、春秋戰國時期為什么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①、各諸侯國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私學興起,相對自由的學術風氣的影響;

          ③、封建經濟的產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④、自然科學的發展提升了人們的認識水平。

          2、列舉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并作扼要評價。

          儒家:

          孔子

          哲學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禮”;(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政治思想——①、主張“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②、提出“正名”主張。

          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習要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學思結合”、“當仁不讓于師”。

          評價——①、當時未受重視,后經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響。被推崇為“圣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貴君輕”。

          哲學思想——“性善說”。

          道德思想——先義后利,舍生取義。

          人格精神——要求人們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評價——①、《孟子》一書被當作經典,后列為“四書”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統的政治學說“仁政”,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繼承并發展了孔子學說,被尊為“亞圣”,對傳統文化產生很大影響。

          荀子

          哲學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義)

          ② “性惡論”(但教育可使人由惡變善)

          政治主張——以禮教為主,禮法并施

          評價——①、基本繼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長時間不為正統儒家重視。

          ②、作為戰國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中國哲學影響深遠。

          道家:

          老子

          哲學思想——①、“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論”。

          ②、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面及轉化)。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評價——①、中國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莊子

          哲學思想——①、“齊物”(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

          ②、“消遙”(對事物變化要采取旁觀、超然的態度)。

          ③、天與人“不相勝”,人必須順從自然

          文學成就——寓言、散文蘊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義風格,對后世影響深遠。

          法家:

          韓非

          思想主張——①、主張法、術、勢結合,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②、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變法革新。

          評價——①、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適應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在西漢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結合,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墨家:

          墨子

          思想主張——“兼愛”、“非攻”、“尚力”、“節儉”

          評價——①、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

          ②、曾被廣泛吸收,戰國以后不再受重視。

          3、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義?

          ①、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

          ②、促進了文化思想的繁榮;

          ③、推動了社會變革的進程。

          4、簡述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

          ①、春秋末產生,其創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禮”的學說,但未被統治階級所重用。

          ②、戰國時初步發展,孟子主張“仁政”,并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使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

          5、西漢董仲舒是怎樣發展儒家學說的?在漢代,儒學為什么能成為封建正統思想?

          (1)發展:

          董仲舒將道家(黃老之學)、陰陽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傳統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學,新儒學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內容:① 天人感應;② 君權神授;③ 三綱五常;④ 大一統。

          (2)、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學對于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神化皇權有積極作用(根本原因)。

          ②、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③、漢武帝通過起用儒士參政、興辦太學和地方郡學、將儒家經典確定為教科書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6、理學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興起來的?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

          (1)興起背景: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面臨危機;

          ②、隋唐時期,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三教合一)的主張,儒學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發展;

          ③、到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學系統,即理學。

          (2)、代表人物:

          北宋——程顥、程頤;南宋——朱熹、陸九淵;明朝——王守仁(王陽明)

          7、概述宋明理學的主要內容(宋明理學家是怎樣發展儒家學說的?)如何評價宋明理學的歷史作用?

          (1)、主要內容:

          程朱理學:

          ①、“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主宰萬物;

          ②、“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觸萬事萬物才能明“理”)

          陸王心學:

          ①、陸九淵認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

          ②、王守仁“致良知”學說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2)、歷史作用:

          ①、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②、積極——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8、李贄有哪些進步思想?

          (1)、哲學思想:指出萬物皆源于矛盾的陰陽二氣,并非生于“天理”,從而否定了“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基礎

          (2)、政治思想:

          ①、否認孔孟學說的權威性,鞭撻程朱理學的虛偽性;

          ②、肯定追求物質享受合理性,主張個性自由發展,反對盲從統治者的意志

          ③、主張男女平等。

          9、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有哪些?

          ①、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倡導言論自由,建立監督機構。

          ②、學術上,主張“經世致用”。

          ③、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提出“工商皆本”。

          10、明清時期的思想家是怎樣改造和發展儒學思想的?

          他們從儒學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營養,又不拘泥于傳統儒學,構建起具有時代特色的思想體系。具體表現是:

          ①、黃宗羲繼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舊儒學“君為臣綱”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嶄新思想命題。

          ②、顧炎武反對道學空疏浮泛的學風,主張發揮孔子的“博學于文,行已有恥”的積極思想。他踏實鉆研學問,提倡到實踐中求得真知。

          ③、王夫之雖然堅持以儒家六經為自己的治學原則,但絕不盲從。他反對“天命論”和“生知論”,主張物質是第一性的,物質不斷變化是萬物發展的規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二、疑難點突破

          1、漢代新儒學和先秦儒學的區別與聯系:

          ☆ 經過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與先秦儒學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繼承、發展先秦儒學的基礎上,最終取得統治思想的主流地位。

          繼承:先秦儒學宣揚的“禮” “仁” “仁政” “民本”為新儒學所繼承;

          發展:經過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能夠取得統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應” “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的理論,強調深化王權和等級名分,符合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同時,新儒學又增加了“大一統”思想,(博采眾家之長)并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的一些思想。適應漢武帝時期的政治需要。

          ☆ 新儒學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神化皇權,由此成為封建正統思想。

          2、程朱理學與陸王新學的異同

          (1)、程朱理學和心學都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兩者都是對儒家思想的發展,是儒學發展的重要階段;兩者的思想實質都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其分歧只是理學范圍內的分歧,其在基本思想主張方面有一致性,其思路也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別。其區別之處在于求理的方式不同,分別是格物致知和發明本心。

          (2)、程朱理學強調“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張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體驗“天理”的存在,最終貫通明“理”,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思想;心學主張“心即是理”,認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是主觀唯心主義。

          3、明清之際君主批判與啟蒙運動中的君主批判的不同?對社會變革方面的作用有何不同?19世紀末20世紀初康有為和孫中山對君主專制的態度與明清之際的君主批判有何不同?

          明清之際的君主批判主要側重于對君主的批判,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限制君權的設想,它在當時文化專制統治下沒有成為主流思想,因此沒有促進明清社會的轉型;而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性質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之后近代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啟蒙思想家主要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批判(集中力量批判了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對未來資本主義提出了很多構建,如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社會契約。他們宣揚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則得到廣泛傳播,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思潮,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描繪了未來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宏偉藍圖,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對法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期康有為主張通過改革的方式用君主立憲來代替君主專制。20世紀初期孫中山主張通過革命的方式摧毀君主專制,建立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其主要原因在于19世紀末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4、儒家思想取得正統地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取得主導地位)的原因:

          (1)、儒學從根本上適應了封建專制統治需要。

          (2)、儒家思想強調人們對社會的關注,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為廣大民眾所追求與信仰。

          (3)、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還在于它能不斷吸取其他思想的先進部分,也能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適應性的調整,故為統治階級所喜愛。

          5、傳統儒家文化的現代意義:

          (1)、儒家思想的道德規范意識是現代社會公德意識培養的一個主要渠道;

          (2)、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大一統思想,對維護安定統一的社會狀況和推進祖國的統一大業具有極大的現實指導價值;

          (3)、儒家思想的以人為本的治國思想,對于當今政治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4)、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以和為貴的思想,對于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護和諧的社會秩序有重要作用;

          (5)、還有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民本、農本思想對于今天的"三農"問題的解決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6)、中國的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是中國文化象征,在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曾被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伏爾泰大加贊揚和介紹。

          6、如何正確對待傳統儒家文化。對待傳統儒家文化的科學態度和方法應該是古為今用,批判繼承:

          (1)、對那些在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的優秀價值原則,可以轉化為時代精神來繼承。

          (2)、對有些內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內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有用的思想要素。

        [標簽:高考備考 高中歷史]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heyzo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免费观看大片毛片|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啦啦啦中文高清在线观看6| 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在线一卡二卡一卡3卡4卡5| 可以看污的网站| 欧美日韩亚洲成色二本道三区|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亚洲区中文字幕|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网免费观看|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好爽好紧好大的免费视频国产|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 和几个女同事的激情性事| 黄在线观看网站| 嫩草影院免费观看|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免费啪啪社区免费啪啪手机版| 竹菊影视国产精品| 女的和男的一起怼怼|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男女一对一免费视频|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欧美日本另类xxx乱大交|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