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導:名校高考模擬作文寫作指導十五題(5)
2011-09-27 14:46:40新浪博客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那是一處地勢險惡的峽谷,澗底奔騰著湍急的水流,幾根光禿禿的鐵索橫在懸崖峭壁之間當橋。山勢的巍峨,澗水的轟鳴,越發烘托出橋的危險與簡陋,經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澗底。
一行四人來到橋頭,一個盲人,一個聾人,兩個耳聰目明的健全人。鐵索橋,必須攀附了,路至此,決無退路。四個人一個接一個地抓住鐵索,凌空行進。結果呢?盲人過橋了,聾人過橋了,一個耳聰目明的人過橋了。另外一個則跌下鐵索橋,喪了命。
盲人說,我的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心平氣和地攀登。聾人說,我的耳朵聽不見,不聞腳下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那么過橋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論是,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何干?急流與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腳穩而準就夠了。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津】
這則材料通過四個人過橋的故事啟示我們如何戰勝困難,走出人生的低谷:盲人看不到山高橋險,心氣平和,從而順利過橋;聾人聽不到咆哮怒吼,無所畏懼,終于成功過橋;一個健全人無懼兇險,無視困難,心態平和,穩走穩抓,所以成功過橋;另一個健全人則不同,過分在意兇險之境,心情緊張,舉止失措,導致喪命澗底。正反對比告訴我們,戰勝艱難險阻要有良好的心態;全心全意,謹行慎為,從容鎮定,穩當前行,我們就能渡過難關。尤其要注意材料中人物身份以及結果的對比,殘疾人與健全人的對比,兩位健全人懷兩種心態導致兩種不同結果的對比,都強調:對于心智健全的人來講,健全而穩定的心態遠比本領技巧更重要。
另外,這則材料還提供了多元解讀、多向思考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全面思考,精心選擇,進而提煉出以下觀點或話題:一個人最難克服的是心理障礙(喪命者);人生有許多缺陷和不足,我們要善于化劣為優,變難為易,機智地應對困難和挑戰(盲人、聾人);只要心靈健康,任何困難都不能左右我們的行為,相反,如果心智不健全,完全聽憑困難的擺布,我們就會失去自主,受人支配;應對困難要沉著冷靜,謹行慎為(健全者)。
考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體驗來講述故事,用原汁原味的生活感染讀者;也可以引經據典,辯證分析,主旨顯豁,內容緊湊,用深刻新穎的思想折服人心;當然還可以結合自己的愛好和擅長,選擇其他形式的文體來行文。
10.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讓我們穿上最美的衣服走在街頭,爽朗地高聲大笑,讓所有的目光注視我們,讓我們真的叫他們嫉妒……”有人說,米蘭??昆德拉小說中的這個句子展現的正是青春年少的姿態。
請以“正是青春年少時”為題,寫一篇字數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詩歌除外,文體不限。
【寫作指津】
這道命題作文題,限制性與開放性相結合,解讀題意務必要注意全面深入地思考。題目的限制在于標題含有三層意思:一是“青春年少”,而不是童年或中老年時期;二是句式“正是……時”,表達了一種正在進行的時態,不是過去,也不是將來;三是引出題目的材料定位了青年人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思想基調,展示的是青年人昂揚奮發的精神風貌,行文就不能偏離航向,走向消極低沉、委靡不振的泥坑。題目的開放性在于,“青春年少”四個字具有廣泛而豐富的內涵,考生盡可馳騁想象,發散思維:青春年少的我們具有怎樣的人生追求、精神風范、道德情操和意志品格?樹立遠大理想,憧憬美好人生,培養擔當精神,關心民族未來,閱讀天下風云,砥礪人格操守,鍛造品格意志,感恩親人朋友,報答社會集體,遨游知識海洋,彰顯個性風采……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大凡能夠反映青少年精神風貌的內容均在備選之列。考生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思想認識來選擇立意。
這道題顯然是引導考生思考自我,思考現在,抒寫理想,抒寫青春,那么,選材最好從自己的生活閱歷入手,聯系自我,聯系生活,調動生活素材,喚醒閱讀積淀,打通社會實踐,就感觸最深的人、事、物、理來展開內容,如此,真情流露,真誠為文,才能夠動人肺腑、折服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