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考驗學生也考驗家長(2)
2020-02-12 11:43:08網絡整理
五、真陪伴增進感情
在獨立學習之余,家長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帶領孩子在室內進行相應體育鍛煉、做家庭游戲……這樣才算真正陪伴孩子,才能增進親子感情、助力孩子成長。
重點做好中學生的三觀引領
扶溝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呼寶珍
一、“宅”而要聞
每天的真實疫情,其實就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極好素材。新型冠狀病毒是怎么回事?我們怎么做才能有效預防病毒的感染與傳播?從醫護人員和其他行業的感人事跡中,我們可以學到什么?為什么鐘南山、李蘭娟院士的話,會讓大家覺得特別可信、踏實?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家長可以在陪伴孩子觀看新聞的同時,從新聞素材中挖掘背后的教育價值和意義,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宅”而不荒
一份合理的假期作息時間表,可以讓孩子忙而不亂。針對高中學生的作息時間表,既可以讓他們自己來制訂,也可以直接根據學校的來執行。由于高中學業壓力較大,一些學校開通了網絡在線學習,并為孩子們制訂了科學、詳細的學習作息表,如我們家孩子所在的扶溝縣直高中。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進行督促執行就可以了。
三、科學定位
作為普通大眾,面對疫情,我們多數家長和教師一樣,并不具備沖向一線的實力。那么,做為家長,我們只需做好自己、保護好家庭和孩子,就夠了,不必過度恐慌。
不能只關注學習
駐馬店市第一高級中學教師張勝利
一、穩定情緒,防止焦慮傳導
疫情之下,家長們也面臨很多壓力,容易出現恐慌和焦慮。在孩子面前,家長不僅是教育者,也要做好觀察者、陪伴者和引領者,避免將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傳導給孩子。
二、啟發孩子認識社會
家長如果只關心病毒預防和孩子的學習,限制孩子在家的其他活動,很可能爆發親子沖突。要善于觀察孩子,與孩子一起講故事、做游戲、做家務,和孩子一起學習自我防護的科學知識,強化生命教育,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啟發孩子對社會的認識和相互協作的重要性。
三、把線上課堂落到實處
由于干擾因素較多,線上學習效果可能會打折扣。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做好示范,讓孩子意識到線上課堂就是真正的課堂,不能敷衍,要和在學校學習一樣,只是換了一個地方而已。引導孩子學會主動學習,提高自我約束能力。
對孩子進行科學引導
一場疫情,使得2020年的春節失去了應有的喜慶和熱鬧,也讓全國人民的心都緊緊地連在一起。網絡上來自各種途徑的消息和每天都在變化的確診人數,使得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悄無聲息地在人們心中滋生和蔓延。除了指導、督促孩子學習,家長還應從心理、情緒、衛生等方面對孩子進行科學引導——
一、正確看待不良情緒
要認識到,在面對這樣一個全國性疫情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定的情緒反應,出現緊張、焦慮、擔憂、害怕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過度的不良情緒會對我們的免疫力產生影響,甚至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并且,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我們還可能會產生不理智的行為,這不僅對我們自身應對此次疫情起不到任何有益的幫助,還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不利影響。要正確看待不良情緒,這些情緒的存在并不代表我們是膽小鬼,要把它當成我們應對危機會出現的正常反應,縮短不良情緒反應持續的時間。同時也要避免對疫情的無所謂和盲目自信。
二、對疫情防控有信心
這樣一場突發的疫情是出乎每個人意料的,突然的爆發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但在最初的擔憂和害怕過去后,我們每個人都要對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有信心。要相信,我們正在舉全國之力應對這場疫情,除了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無數的人在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盡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避免過度攝入信息
網絡上關于此次疫情的消息成爆炸式增長,這些消息中真假摻雜,甚至有人利用此次疫情制造話題和流量,給自己謀取私利。在無法判斷真偽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從正規、官方的渠道獲取信息,不要對網絡上的消息無差別信任。同時還要避免因過度關注與疫情有關的信息,而使焦慮感、恐慌感加重。我們可以給自己規定,每天只看一次或者兩次疫情的最新數據,或者只看某幾個發布渠道所發布的信息。
四、不恐慌,也不制造恐慌
恐慌的情緒容易使我們的理智罷工,做出一些沖動的行為。對于網絡上的消息,不要看了就信,也不要信了就轉發,要辨別信息的真偽,理智對待從網絡上獲取的信息。面對部分食材、消洗、醫療用品出現緊缺的情況,要相信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許多廠家和供應商正在加緊生產和供應。
五、給自己找點事做
為了降低疫情的蔓延,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建議人們減少外出,許多購物、娛樂、文化場所都停止營業。不能走親訪友,不能消遣娛樂讓許多人感到無聊、煩悶,覺得在家待著的日子特別難熬。趁著這次機會,我們可以把以前因為工作學習繁忙而落下的興趣愛好拿起來,看書、刷劇、玩游戲,下棋、聽音樂,和父母、孩子好好聊聊天、談談心,促進情感交流。
六、避免矛盾沖突
在緊張情緒的籠罩下,我們容易對刺激產生過激反應,情緒的起伏會更強烈。假期的延長和開學的推遲,導致父母和子女相處的時間增加了不少,相較平時就會更容易產生矛盾。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要認識到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處于一種情緒緊張的狀態,要正確看待對方的過激反應。在相處的過程中,要互相理解、注意言辭,互相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
七、掌握情緒調節的方法
在情緒緊張時,呼吸放松是一種簡便易行、快速有效地緩解焦慮恐慌的方法。找一個舒適的姿勢,輕輕閉上眼睛,輕柔而緩慢地進行腹式呼吸。將注意力放在鼻子和上嘴唇中間的位置,感受呼氣和吸氣時氣流從這個位置緩緩流過,逐漸通過呼吸來放松、調整我們的身體和情緒狀態。
八、理智看待疫情
問問自己,這場疫情已經發生,我能改變么?——不能!我的焦慮情緒可以存在嗎?——可以!理智思考,認識到此次疫情中,我們能做的和不能做的,能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既然現狀已經如此,我們無法改變什么,那么便坦然接受它。
九、做好防疫知識教育
子女對于此次疫情相關信息及知識的了解,都是來自父母,因此父母對于疫情的了解程度以及情緒穩定程度都會對子女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避免子女產生過度緊張恐慌的情緒,父母可以對子女進行相關知識的教育普及。對于年齡較小的子女,可以通過權威媒體發布的繪本等對孩子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對于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通過一些官方渠道發布的普及性知識及即時信息進行教育。
十、積極尋求專業幫助
在這樣一場疫情中,適度的不良情緒反應是正常的,也是對我們的機體調整狀態,應對危機存在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當不良情緒反應較重、持續時間較長,無法通過自我調節的方式產生緩解,甚至出現失眠、噩夢、坐立難安、食不下咽時,應當積極尋求專業幫助。
十一、做好個人防護
減少外出,不去人員密集場所,外出時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室內多通風。注意飲食,營養均衡、葷素搭配、避免油膩辛辣,多休息,保持室內衛生。也可以做瑜伽或者跟著運動App做一些室內運動,增強免疫力。如果親友有人被確診、被疑似、被隔離觀察,不探望,多關心。要知道,他們心里的緊張和害怕比我們多,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穩定情緒,積極治療。
大家不要亂跑,不要覺得一提到隔離,就是疑似病人和確診病人才該做的事。在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這件事上,其實人人都該做好“隔離”, 這樣病毒才不會來找你!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