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技職業學院2019年招生章程
2019-06-14 10:37:38陽光高考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2019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為了保證山東科技職業學院2019年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學院和考生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山東省教育廳等部門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院招生工作實際,制定本章程。
第一條 本章程適用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普通高職招生工作。
第二條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招生工作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衡量,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原則。
第三條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招生工作接受紀檢監察部門、新聞媒體、考生及其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二章 學院概況
第四條 學院名稱及代碼: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12819
第五條 學院地址:山東省濰坊市西環路6388號
第六條 辦學層次:專科(高職 )
第七條 辦學類型: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
第八條 批準成立時間:學校始建于1978年,2001年8月升格為山東紡織職業學院, 2006年4月更名為現校名。2008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院校。2017年被省教育廳、財政廳確定為山東省首批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
第九條 辦學情況:
學院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 特色興校 依法治校”發展戰略,創新實施“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創新實踐、素質養成、價值積累”五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以“謀發展,重內涵,補短板,強管理”為工作思路,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產教融合為路徑,強化內涵建設,打造職教品牌。
目前,學院高職在校生15671人,現有專任教師779余人,主校區占地面積2506畝,校舍建筑面積477934平方米,圖書藏量98.22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4889.92萬元。開設紡織服裝、商務外語、經濟管理、機械制造、建筑工程、生物與化學、信息工程、藝術傳媒設計、汽車工程等11個專業群51個專業,其中有4個專業與本科高校實施“3+2”貫通培養。
學院現為山東省智能制造業公共實訓基地、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山東省專業技術兵員儲備基地、濰坊市志愿服務學院、省工業設計中心、省行業技術中心、中非國際人才培訓機構、省制造業緊缺人才培訓基地、省級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基地、省基層管理人員培訓基地。學院學生職業素養高,僅在2018年,學院師生就獲得國家技能大賽5個一等獎。建院以來培養了各類技能型人才7萬多名,畢業生就業率連年在98%以上,為我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院凝聚了“產學研一體,職場化育人,國際化辦學,現代化治理”的辦學特色。
堅持產學研一體辦學。學院攜手中國中車、一汽大眾、北汽福田、聯想集團、濰柴集團等500余家龍頭骨干企業構建起產學研協同育人的工作平臺。與一汽大眾、浪潮集團、中安聯合集團、歌爾集團、魯泰集團共建二級學院,探索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辦學模式。
近三年來,學院共承擔校企合作項目與技術服務項目300項,爭取經費近一千萬元;承擔國家星火科技計劃項目3項,承擔市廳級科研立項項目157項,承擔山東省工業轉方式、調結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與技術創新項目9項,承擔省“兩區”建設重大帶資課題1項,承擔省藍區建設人才發展項目2項。獲得市廳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195 項,濰坊市科技進步獎9項。學院成為濰坊及周邊地區中小企業的科技開發與技術服務中心,擁有山東省制造業緊缺人才、“金藍領”等17項培訓基地品牌,每年開展各類社會培訓服務2萬余人次。
創新職場化育人模式。學院創新實施了職場化育人模式,動態確定每級學生培養目標和規格;開展職場化教學,教學內容對接職業標準和生產實際,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院為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擁有3個國家級和4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學院現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省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77門;省級教學團隊9個;學院先后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0項。
學院開展現代職教課程改革,啟動“互聯網+”背景下的行動導向課程改革,運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傳統“教”與“學”,目前學院有600余門課程實現了改革。學院信息化教學改革入選教育部職業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戰略研究案例,走在了全國同類院校前列。
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近五年申報專利4536件,其中發明專利978項,授權432項,學院被山東省知識產權局授予“知識產權優勢單位”。
強化學生職業素質、職業品德培養。打造“志愿服務”品牌,2018年6月,學院818名師生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志愿服務并圓滿完成任務,2008北京加奧運會、國慶60周年大典、上海世博會、全運會等國家大型活動上都有山科志愿者的身影,志愿服務活動成為學院耀眼的品牌與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