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學習方法: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
2019-04-13 10:15:27網絡資源
1.消極、厭倦心理。
這主要是由于學生高強度或長時期持續學習活動而導致的學習能力降低,學習效率不高,錯誤率增大,興趣下降,如不注意調節,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消極、厭倦的心理。
2.自卑心理。
主要由于某些學生智力較差,或學習方法不當,或刻苦努力不夠,考試屢考屢敗,形成嚴重的失落心理。從而產生頹廢、傷感、畏懼和焦慮等情緒,這樣天長日久在他們心理上形成了“學習數學是痛苦”的條件反射,憂慮、畏懼心理自然產生。
3.惰性心理。
有些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松散、懶惰的壞習慣,害怕艱苦的腦力勞動,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當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時,他們中的大多數就會退縮不前,喪失前進的勇氣和信心,表現出不良的行為習性。
4.波動心理。
有些學生懂了一點,或某次考試取得較好成績,就會產生喜形于色的興奮心情,心里一時出現“愛好數學”的感情。但由于其自我控制性差,常常表現出“幾分鐘的熱度”,時間一長,上課注意力就不集中,這類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很大的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