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細胞核──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教學設計(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18:02:17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
教師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導入新課 |
同學們:今年最流行的動畫片是什么?
今天,喜羊羊的家族里來了三個新成員,分別是黑羊羊、白羊羊和灰羊羊,黑羊羊、白羊羊非常受他們的歡迎,而灰羊羊常常被冷落。灰羊羊想改變后代的命運,可正常情況下,灰羊羊只能生灰色的羊”
灰羊羊的夢想是生一只漂亮的小白羊,我們怎樣才能幫她實現(xiàn)夢想呢?(配合2張幻燈片)
學生若答上:鼓勵,然后指出這個方案的關鍵之處是取白羊羊的“細胞核”,從而引出課題。
學生若答不上:我們要幫她實現(xiàn)夢想,必須研究細胞核的有關知識,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學習第三節(jié) 細胞核──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 |
學生回答:喜羊羊和灰太狼
學生思考 |
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 |
一:細胞核有什么功能:
1、分析資料探究細胞核的功能
|
以細胞核有什么功能?為什么具有這樣的功能?誰在承擔這個功能?為主線展開教學。 資料一:(美西螈核移植實驗) 逐步放映實驗步驟并提出問題: 問題1:移植后長大的美西螈是什么體色?
理由是什么? 問題2:由此你認為生物性狀的遺傳主要由什么控制? 問題3:據(jù)此能不能幫助灰羊羊設計一個方案,實現(xiàn)她生一只漂亮的小白羊的夢想?
資料二:(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
逐步放映實驗步驟,邊放映邊提出問題:
問題串1:分隔后蠑螈受精卵的兩半有什么不同?會出現(xiàn)什么不同的結果?此結果說明什么問題?怎樣進一步設計實驗證明這個問題?最后根據(jù)結果歸納總結該實驗的結論。
問題串2.整個實驗最突出的試驗設計思想是什么?怎么對照的?圍繞什么而對照?
(分隔后兩部分的對照,自身前后的對照,都是圍繞細胞核而對照的) 資料三:(變形蟲去核及核移植實驗)
對照圖片簡介變形蟲的結構。
問題1.若想利用變形蟲探究細胞核的功能,你會如何設計實驗?(小組討論,代表回答)指出:生物學家的設計和你們的設計一樣,然后邊放幻燈片片介紹每一步的不同結果。 問題2:根據(jù)實驗結果能得出什么結論?
問題3:人成熟的紅細胞還能生長分裂嗎?為什么? 資料四:(傘藻嫁接與核移植實驗)
1.老師先對照圖片簡介傘藻的結構。
2.以圖片的形式打出生物學家的操作流程圖,讓學生觀察討論試驗步棸,然后表述實驗步驟,并預測實驗結果。
問題串1:傘藻嫁接實驗:切去帽后長出來的新帽的形狀是由柄決定的?還是由假根決定的?該實驗能否說明傘帽的形狀由細胞核控制?要證明“傘帽的形狀由細胞核控制”需再怎樣設計實驗? 問題2:根據(jù)傘藻嫁接實驗和傘藻核移植實驗結果,得出么結論? |
學生仔細觀察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解釋原因,并依據(jù)結果得出結論。然后進行知識遷移和延伸,
問題1、2個別提問回答。問題3分組討論設計方案,然后交流評價。
問題串1: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個別提問回答。
問題串2:小組討論然后找一個小組代表回答,有必要時,其他小組補充。
問題1:小組內先討論后回答(根據(jù)前兩個實驗學生能答出:分割成有核與無核兩部分,及核移植兩個措施。)
問題2、3:個別提問回答.
小組內討論后回答試驗步棸。
問題串中第三問有難度,學生若答不上老師講解。
學生完成學案一、資料分析部分 |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歸納、遷移等綜合性能力
知識遷移解決實際問題
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及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了解生物學家是如何圍繞實驗目的進行對照而設計實驗步驟的。
訓練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設計實驗的能力,
問題3:拓展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訓練學生思維的思辨性,滲透“單一變量”的思想。 |
2、列表歸納總結細胞核的功能。
二:為什么具有此功能──細胞核的結構
三:誰在承擔這個功能──DNA
四:細胞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五:試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 |
老師講解:
資料1和資料4主要體現(xiàn)了生物性狀的遺傳由細胞核控制。
資料2和資料3主要體現(xiàn)了細胞代謝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老師板書: 細胞核功能---控制細胞代謝和遺傳
提出問題:
細胞核為什么能成為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這是由細胞核的結構決定的。引出對細胞結構的學習。
老師訂正黑板學生填寫的有關細胞核結構的部分概念圖。
逐步放映幻燈片,聯(lián)系舊知識,采用比喻、舉例子等方式老師講解細胞核各部分結構的功能。突破難點。
核膜:雙層生物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就像細胞膜把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一樣,但又不是完全分隔開,因為核內要不斷地與核外細胞質進行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而核孔則主要是大分子進出的通道。
核孔:分布在核膜上,是內外兩層生物膜連接在一起形成的(打手勢比喻)。聯(lián)系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實驗,及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講解RNA穿過核孔出來,蛋白質穿過核孔進去。進一步指出,代謝越旺盛的細胞需要交換的物質和信息越多,為適應這一功能,所以核孔的數(shù)目就越多。
核仁:主要是一部分染色質聚在一起形成的,這部分染色質里的DNA主要控制合成構成核糖體的RNA,所以說它與某種RNA及于核糖體的形成有關。通常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核仁較大。
染色質,染色體:主要有DNA和蛋白質組成,呈細長絲狀,因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若細胞要分裂,染色質就螺旋化,縮短變粗,形成棒狀或桿狀的染色體(用自制的教具講解)。
投影展示學生填寫的比較表,找學生訂正評價。
幻燈片出示兩道習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染色質和染色體形態(tài)結構都相同。
B:染色質和染色體是不同物質的不同存在狀態(tài)。
C:染色質上的DNA和蛋白質都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D:細胞內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的染色質上。
2.細胞核內行使遺傳功能的結構是:
A:核膜 B:核孔C:染色質 D:核仁
由習題的答案引出問題
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細胞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由DNA控制的,比如(指某個同學)你長得像你爸媽,是因為你細胞核內的DNA一半來自你爸爸一半來自你媽媽;同樣的草,羊吃了長羊肉,牛吃了長牛肉,是因為牛羊細胞內的DNA不同。所以細胞的代謝和遺傳都是DNA控制的。而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因此細胞核又被稱為──遺傳性息庫。所以細胞核才具有控制細胞代謝和遺傳的功能。
補全板書,剛好形成本節(jié)的概念圖。回扣本節(jié)三大問題并以此進行本節(jié)的小節(jié)。
由建構概念圖就是建構了概念模型引出模型建構法。再簡介數(shù)學模型和物理模型。然后出示老師制作的細胞模型,依照模型歸納總結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統(tǒng)一性。
留5分鐘學生整理學案
課下作業(yè):
布置學生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對已學的知識進一步的加深和鞏固。下節(jié)課評選最佳作品。注意:科學性、準確性應放第一位,還應考慮藝術性、成本低廉等等。 |
學生總結:細胞核的功能: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學生看書完成學案:二、識別細胞核各部分結構.同時找一個同學到黑板填寫細胞核結構概念圖。
思考:口腔上皮細胞和胰島細胞哪個核膜上的核孔數(shù)目多?
學生閱讀課本填寫染色質與染色體比較表。
采取小組合作形式課后完成 |
學生能自學的老師不講。
對細胞核各部分結構的功能,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需要老師點撥。
學生在新知識與原有的相關概念之間建立起實質性的聯(lián)系,理解并掌握細胞核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這部分知識老師若不講明白,學生靠死記是不可能掌握的。
在探討細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過程中,認同細胞核是細胞生命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
讓學生對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tǒng)一性。
體驗建構模型的過程,回顧細胞的基本結構的相關知識 |
課后感 |
這節(jié)課是為參加煙臺市兩年一次的優(yōu)質課評選而設計的,正式講課前我只用我校高一普通班學生試講了一次,主要是為了把握一下時間,也想借這一次的生成更好地為下一次進行預設。沒有多試,是為了保護自己比賽時的激情。
這節(jié)課,學生一開始就被我創(chuàng)設的情景吸引住了,整節(jié)課學生和我一樣激情高漲,雖然是萊山一中普通班的學生,但學生的反應一點都不遜色,不僅積極主動地跟著我的思路思考,還不時地閃現(xiàn)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真正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生師之間的思維對話,體現(xiàn)了和諧高效。下課了學生還意猶未盡,跟我戀戀不舍地說再見,一種做老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激蕩著我。其他聽課的老師也都圍上來要拷貝我的課件。唯一遺憾的是給學生留的自我整理的時間有點少。若可以重來,我會在“資料分析”的教學中,省去一個蠑螈受精卵橫溢實驗或變形蟲的實驗,因這兩個實驗設計思路相同,只是觀察的目標不同,留給學生課下分析。這樣,最后的時間就不會太緊張。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