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結構》教學設計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7 10:12:32
第一單元 城市的地域結構
本單元的內容理論性比較強,是對《高中地理(必修)下冊》中“聚落”這一單元的深化。相比而言,《高中地理(必修)下冊》“聚落”這一單元比較宏觀地、側重從與鄉村相對的角度,講述了城市這一種聚落類型,本單元則是比較微觀地、從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城市的內部結構來講述城市,加深對城市分布、區位、城市問題、城鄉關系等內容的了解,并上升到—定的理論高度。
在總體上看,本單元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城市的作用與形態和城市功能分區。分析城市的作用與形態時把城市看作一個點,分析城市在區域中的作用以及城市的形態,屬城市地域結構的宏觀層次;城市功能分區則深入到城市的內部,介紹了內部的功能分區、功能區分布結構的特點、成因,以及功能區之間的合理規劃等,屬城市地域結構的微觀層次。
本單元共安排4課,其中第一部分關于城市的作用與形態1課,第二部分關于城市功能分區3課。
在城市內部功能分區這一部分內容的安排上,先進行分類,即將城市用地主要分為三大功能區: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并介紹了每種功能區的特點、形狀與區位要求等,然后再分析城市用地形成分區的內在原因。城市的合理規劃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前面的城市功能分區的基礎上,重點講功能區的組織,也即各功能區應布置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效益最優的區位。通過學習城市功能區的組織與協調,可掌握城市微觀的用地規律。
2.1 城市的作用與形態
一 網上課堂
本講主要內容及考查要點:本講講述第二單元第一節——城市的作用與形態
1.了解城市在區域中的作用。
2.了解城市的各種形態及形成原因、變化趨勢。
(二)學習指導
1知識結構:
2知識分析:
一、每個城市都占據一定的空間,在一定的區域環境下產生和發展,也對這個區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把區域看作一個面,那么城市就是這個區域中的點。在本單元的一開始,主要把城市作為區域中的點來看待,分析“點”在整個“面”中的作用。這就需要把城市的作用進行集中概括,重點是城市在整個區域中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對城市內部的影響。
二、城市和區域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影響。教材沒有具體講區域對城市的影響,而是側重于講城市對區域的影響,也即教材中歸結出來的“城市是區域的管理中心、服務中心和經濟的增長中心”。城市是區域經濟的增長中心,但并不一定就是區域的生產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的生產中心只是一般情況,因為城市里集中的主要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而第一產業主要集中于廣大的鄉村地區。在以農業生產為主導的地區,區域的生產活動比較分散,城市可能更多的是擔負著商品交換中心的角色。即便如此,城市仍然是區域經濟的增長中心,因為城市集中了區域的人口、交通、技術、信息、資金、產業活動等,這一切都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相對而言,廣大的鄉村地區則不具備這些優勢條件。
三、針對不同尺度的區域,城市的作用是有差別的。例如,對于一個縣而言,它的城鎮除了縣城外,還有一些鄉鎮。鄉鎮是本鄉的中心,它對本鄉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而到了縣城,雖然同樣是整個縣的中心,但它對整個縣(包括了各個鄉)的影響比鄉鎮對整個縣的影響更強。就以教育為例,鄉鎮可能只是鄉里的小學和初中的教育中心,縣城則還可能是高中階段的教育中心。到了更高一級的城市,則還是大學階段的教育中心。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