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教學設計(三)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6 18:28:04
一、教析分析
本節課為《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一節的理論部分,即“內環境穩態及其重要性”。在實驗前教授此課。上節課已學習了體液、細胞外液、內環境等相關概念,并以血漿為例討論了其化學性質、化學成分,此外還了解到有關溫度等物理性質,為本節課的學習墊定了基礎。本節課包括“內環境的動態變化”、“對內環境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內環境穩態的意義”等內容。
課前先讓學生完成“體溫的日變化規律”的調查,同時教師自己也完成這一調查。新課的導入,學生公布自己“體溫日變化規律”的調查結果,從體溫的“日變化”發現同一個人的體溫在一日內的波動范圍不大,從個體的平均體溫差異發現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 ℃。導入內環境的穩態及其重要性。
本節內容也是比較抽象,因此,教學活動的組織力求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問題探討、調查、思考與討論等欄目安排的內容都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明內環境穩態的概念。
2、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3、了解穩態的生理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進行實驗,了解生物體具有維持內環境穩定的機制。
2、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維持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2、養成自我保健的意識和習慣。
3、運用這方面的知識關愛家人和親友。
4、建立敢于質疑、尊重事實,嚴謹、仔細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
四、教學方法:調查法、討論法、歸納法、講授法等方法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共2課時,本設計為第1課時。
七、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打開調試好多媒體設備。
【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好!
在上一節課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完成“體溫日變化規律”的調查。現在大家以前后4位同學為一個小組,匯總交流各自的體溫調查的結果,并根據調查結果回答下面的問題:
多媒體顯示問題:
1、 不同家庭成員的體溫完全一致嗎?這說明了什么?
2、 和其他同學交流調查結果,比較班級中同一性別同學的體溫數據,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3、 將人體體溫的日變化情況與當地氣溫的日變化情況進行對比,結果如何?
4、 同一個人在一日內的體溫變化有什么特點?
生1:不同家庭成員的體溫不完全一致。這說明人的體溫有個體差異。
生2:同一性別的同學的平均體溫有個體差異,但是相差幅度較小。
生3:人體體溫的變化不受當地氣溫的變化所影響,或者說在正常情況下影響非常小。
生4:同一個人的體溫白天比晚上高,但是變化幅度不大。
師:(總結)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個體的人的體溫具有差異,同一個人一天中的體溫也是有差異的,但是這一差異往往不超過1 ℃。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 ℃,處于動態平衡中。
像體溫的變化情況一樣,健康人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之中,這種動態平衡稱之為穩態,內環境的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