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指印》教學設計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三語文教案:《指印》教學設計

        來源:精品學習網 2018-11-14 17:10:57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像作者一樣,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度來審視數學文化,激發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目標

          啟發學生具有宏觀的文化視野,以科學精神勵志,以人文精神向學,開辟出一個語文學習的新境界。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難點: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3.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屈指可數""彈指一揮見",手指在生活中的計數功能,直接催生了數學這門科學,丹齊克的《指印》為我們揭開了這二者的關系(板書課題)。

          2.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丹齊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學求學。1910年去美國,入美國國籍,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講授數學。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1)學生讀課文,整理文章的結構脈絡。

          (2)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數學作為科學的語言,在當代科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饒有興味地給我們講述了數學的起源--人類計數的歷史。原來,讓現代人望而生畏的數學在它的起步階段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我們現在普遍采用的十進位制,只不過是原始人類以手指計數的遺跡。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無法把握數量的多少,面對生活的難題,他們困惑不已。然而人類的理性終于從紛繁的事物中抽象出數的概念,發展了數學思想,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

          數字的起源,如同文字的起源一樣,是對人類心靈最具誘惑力的問題之一。作者在正文前面摘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詩句,表現出古人在這方面的好奇和迷惘。

          課文節選部分共6節。第1節,談人和動物的數覺。數覺是一種對數的原始直覺,是人和動物(如某些鳥類和昆蟲)都具有的一種本領,是對小數目東西數量的判斷能力。作者列舉了鳥類、蜂類的例子,說明這種本領不獨為人類所有。還講了莊園主驅趕烏鴉的故事,說明這種依靠本能對數的辨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有時會因此丟掉性命。

          第2節,作者進一步對上述例子加以分析,舉出了兩種意見。一種是正確的,即"具有這種數覺的動物只限于極少的幾類",可能"只限于幾種昆蟲、幾種鳥類和整個人類";一種是片面的,即認為"動物數覺的范圍實在太小,簡直可以略而不論"。作者在第2節中主要是針對這種意見進行了辯駁,指出"人類的數覺范圍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人類單憑這種直接的數的直覺,在計算的技術上,就不會比鳥類有什么進步"。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首先界定了數覺的概念,指出人類借助圖形、心算、計數等輔助手段來識數不能算是數覺;另外,還從原始民族、原始語言和歐洲語言中找例證,如南非布須曼族表示數字的字只有一、二和多,英文、拉丁文、法文"三倍"(或"三")都有表示"多"的意義。

          第3節,繼續舉語言上的例子,指出很多原始語言表示數字的字都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數",就連英語"集合"(Collection)、"集"(Aggregate)兩個表示數的抽象詞都是外來語。由此證明"具體的東西總在抽象的東西之先",由具體的、駁雜的對數的表示法,到"統一的抽象的數概念",是"數學發展的前提"。作者援引羅素的精彩論述,說明了人類抽象能力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讀之令人感喟。

          第4節,進而談集合的對應和匹配原理。在現實生活場景中,"會堂的座位"與"出席的人",可以通過比對看出多少來。但是這種比對的方法太笨了,既不能事先預知,也不能脫離現場來完成,于是產生了"各種模范集合"。模范集合起到了計量標準的作用,如同貨幣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一樣。這樣,人們要表示數字"二"時,就想到了"鳥的翼";要表示數字"三"時,就想到了"苜蓿葉";要表示數字"四"時,就想到了"獸足";要表示數字"五"時,就想到了"自己的手指"。后來,這些模范集合的具體所指逐漸被淡化,人們只是習得了記住了它們的語音形式,拋棄了它們生動的模范的內容,于是較為抽象的數字產生了。

          第5節,承接前面的話題,提出了基數與序數的概念。脫胎于模范集合、從"對應原則"產生出來的數,再抽象也是基數。單憑基數本身,是不能創造出"計數術"來的。一定要在對應中增加"序列"的概念,即完成由基數到序數的轉化,才能擺脫古老的煩瑣的"一一匹配"辦法,"創造出一種計算方法",實現"識數"的質的飛躍。

          第6節,繼續探討"基數與序數的微妙區別",并從屈指計數方便靈活上,推斷"在用手指的時候,人類借助于這個工具,就不自覺地從基數轉進到序數"。作者的這種推斷,在許多語言中找到了"遺跡",因為在許多語言中,"'五'這個數,就用'手'表示;而'十'則用'雙手'"。作者至此點明本章(本文是其前半部分)主題,指出"人類在計算方面之所以成功,應當歸功于十指分明"。

          閱讀本文,不但能增進我們對數字、計數起源的認識,也會在作者親切、信實的敘述中,領略到其語言的魅力,為作者探究數學文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

          【明確】語言與數學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它們是兩種語言體系,而且在早期還具有同源關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深切體會到作者以大量原始語言現象說明數學起源問題的良苦用心。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為了說明原始人類的數覺或表現數的方式,來闡述人類數學能力的發展歷程。如對南非的布須曼人只有一、二和"多"三個數字,間接說明了原始人類對數的感覺極為有限;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的辛姆珊族語言的分析,論證了原始時代的數字經過了由多元具體系統到一元抽象系統的轉變過程。

          (2)作者為什么說"數覺和計數不能混為一談"?它們有怎樣的區別?

          【明確】區分數覺和計數是作者在文中反復申明的,它是人與動物的數學能力的本質區別。要通讀全文,才能充分理解作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是作者自始至終強調的一個觀點,也是本篇立論的關鍵所在。數覺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一種對于數的直覺,而且就這種能力來說,人也不比某些鳥類或昆蟲高明多少。但是計數是人類所獨有的,它借助于人類的"十指分明"得以起飛,演變為計數,成為全部數學發展的基礎。

          (3)作為一篇談論數學文化的文章,本文具有怎樣的論述風格?

          【明確】《數:科學的語言》一書主要是介紹數的概念及其發展歷史的,然而作者卻很少用艱深的數學語言來描述,盡量用日常語言娓娓道來,其目的是為了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這本書,以激發大眾對數學文化的關注和熱愛。本書原版有一個副標題,為"為有文化而非專攻數學的人寫的評論性概述"。所以,脈絡清晰,條理分明,語言親切、通俗是本書的主要特色,這在課文節選的部分也有突出的體現。另外,作者并沒有就數學論數學,而是站在人類文化發展的高度,來描述數學發展的軌跡。所以旁征博引,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可讀性極強。這些來自作者對數學文化深厚的理解和熱愛,來自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ledzixu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不打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色欲AV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三级中文有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欧美 | 小向美奈子中出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骚包在线精品国产美女|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xyx性爽欧美| 日b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污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黄色小视频网站|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2018|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精品久久中文网址|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毛片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99re最新地址精品视频| 好男人资源在线播放看|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欧美黑寡妇黑粗硬一级在线视频|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99xxoo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