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測評”或將納入高招 網友眾說紛紜
2016-08-11 10:46:58紅網
前不久,備受社會關注的《北京市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北京將進一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各地方也都在針對“綜合素質”陸續出臺、調整高考政策。
正方觀點:可行。它有助于幫助高校科學合理地選拔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符合自身辦學定位的合格生源,更完善了高考招生考試制度。
李兆清:教育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培養出的人才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之前,有的地方鬧出了大學生的簡歷錯別字連篇的笑話。歸根到底,還是基礎素質不夠牢靠。有的人學了理工科,語文基礎知識忘得一干二凈。將“綜合素質”納入高招,指揮棒的轉型將引導高中教育培養方式的轉軌。高中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只會答題,還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要具有應對各種情況的能力,這樣才能給高校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源,立德樹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逯紅塵:“綜合素質”納入高招是教育改革的重大進步,此舉可以改變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唯考分論的弊端。高招重大舉措的實施,必將帶來高中學生學習的重點,“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是一個人高中階段乃至人生的重要標志。“綜合素質”常態化教育,必將改變高考生以及高中畢業生的整體形象,使其不論繼續上學深造還是走上社會都能成為綜合素質合格的人才!
羅立志:高考改革方案出臺,綜合素質的考查順理成章,高考錄取不再是以高考分數為主要參考物,還有學業水平考試,還有平時的表現,這樣的方案符合群眾意愿,有利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高考改革方案出臺,來自于群眾心聲,經過了專家學者的反復醞釀,經過了教育高層的批準,有一定的可行性。
反方觀點:不可行。各學校基于各自利益的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性讓人生疑,各校突擊式、形式化的評價較為普遍,各項評價指標偏主觀,隨意性較高難以落實。
姜文來:從內心講我是贊同將綜合素質作為招生中的一個重要指標。既然要納入,就要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只是定性的評價難以進行比較,在沒有量化標準和得到廣泛認可之前,還是先緩一緩,以免走入另一個歧途,干擾正常的招生秩序。
天隨人愿啊:“綜合素質”好是好,但是在評估時招生方的主觀意識可能要占很大一部分,尋租空間也就大了,“綜合素質”一出,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了。
匆匆走過:沒有具化和量化這個指標評定,綜合素質不過是一小部分人提分的另類“捷徑”罷了,這個綜合素質誰來評,怎么評都讓人質疑,可行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