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已經啟動 職業規劃提前到高中
2014-09-25 10:18:02中國寧波網文章作者:李臻
千軍萬馬擠一座高考獨木橋,高二、高三先是閉門苦讀,等高考結束填報志愿時再考慮自己興趣愛好……這種“一切為了高考,一切等高考之后再說”的模式今后可能行不通了———上周五浙江省高考改革試點方案公布,讓更多的人將目光聚焦在了學生的“選擇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上,聚焦到了“人生職業規劃”這個關鍵詞。
在新高考政策形勢下,高中生怎樣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學校和家長又可以做些什么?記者采訪了職業規劃專家、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就業處廖海鵬老師,請他給大家一些建議。
現狀>>>
學生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很迷茫
“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不能再一味地追求高分,除了學習課程,更應了解社會,了解自我。”廖海鵬說,“而且這個整個應該延伸到這個中小學階段,家長和學校就應該有意識地對此進行關注,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或者是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而現狀是,即使是即將進入大學,很多學生對于自己的未來職業都很迷茫。大部分學生都是在高考結束后,才會認真考慮自己的志愿及職業走向。而在每年高考結束后的高校招生會中,很常見的一幕是,家長陪著高考生來參加,學生自己覺得無所謂,填報志愿等事宜全權由家長負責。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起了一項針對大學生選擇專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填報志愿時,僅有13.6%的人了解所選專業;71.2%的大學生受訪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選擇一次專業。
建議>>>
學生:高一時起要樹立一定目標
根據浙江省新高考方案,高考總成績為統一高考的語、數、外等3門課,加上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從史、地、政、物、化、生、技七門課程中選)。這意味著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自主權,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在中學時代,學生就應該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有個較為清晰的規劃。
廖海鵬認為,中學階段是一個人認識自我的重要時期,職業規劃與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相一致,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設計自己的職業取向。家長和教師應讓孩子明白,設計自己的未來人生不是別人的事,而是自己的事。
“讓高中學生盡早對自己的人生有個規劃,可以使他的學習目的更明確,也可以避免他進入大學后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麻煩。”廖海鵬說。
他還告訴記者,這個階段的學生要多了解自我,主要內容是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與特長等,這也可以通過一些軟件來進行測試,進行自我認知。在此基礎上,學生更應該了解社會,多參加社會實踐課程,增加社會閱歷,體會職業感受,這會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會起到積極作用。
“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學生在高一開始,就要對自己的興趣,對未來要報考的學校、專業選擇和職業規劃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目標。”
家長: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優缺點
面對新高考方案下的“學生職業規劃”,不僅學生,家長們也一樣犯難。高女士女兒今年就讀高一,高女士很困惑地對記者說:“孩子選擇是多了,但以現在這個年紀心智還沒成熟,還不會選擇,職業怎么規劃呢?”
廖老師表示,在新高考下,在引導幫助學生做職業規劃時,的確很考驗家長的智慧。“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成績了,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自己孩子的優缺點及特長,更要了解社會經濟現狀、目前就業形勢和人才需要情況等,家長還要根據自身積累的工作經驗,對孩子進行引導。”
學校:高中可開設職業規劃課程
廖老師建議,高中階段,學校可以適當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幫助學生進行了解。職業規劃課程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和自己的興趣、能力甚至性格相匹配的一些職業方向,從而讓學生對選課、對將來的高考志愿填報起和人生規劃起一定的參考作用。
“前幾年,寧波只有寥寥幾所中學和我們聯系,到學校給高中生上職業規劃課程,而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學和我們聯絡,要在學校開設職業規劃課程。看來大家都意識到,新高考實行后,職業規劃課程對高中生的重要性。”
記者了解到,國外早就有了針對高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日本甚至會為一個有志于賣菜的中學生做職業規劃。
在美國,中學生在入學后,就會被問及職業規劃的問題,學校也會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同時,美國有很多專門從事職業規劃研究的機構,可為學生們提供職業規劃咨詢和測評的服務。近90%的美國高中生在畢業前都會接受正規機構的職業規劃測評,使得他們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里,也知道自己的用武之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