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地球物理系劉志鵬:破解高中生對大學的那些誤區
2013-11-04 15:28:58本站原創文章作者:e個小丸子

劉志鵬,2008年通過保送進入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現為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碩士研究生二年級學生。
志鵬在北大已經呆了6年的時間,他說在北大最大的感觸就是會遇到眾多的“思想碰撞”,會遇到各種“犀利度無法想象”的老師,也會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說北大是“民主”的,即使你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也可以發表你的意見。他說北大是崇尚“科學”的,在北大不管你是本科生還是院士,只要你提出的學術觀點是正確的,都會受到尊重。
在這六年里,他也學習了六年的地球物理專業。志鵬說他很喜歡這個專業,雖然這個專業現在看似比較“冷門”,但是他覺得這個專業很有前途。他形容他的專業“偏工科”、“技術口”、具有“不可替代性。”他說他的師兄和同學很多都是在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類公司工作。“歡迎大家報考地球物理專業”志鵬笑著說。
也許是由于志鵬在教育機構當過代課老師的關系,他接觸過很多高中生,他說現在的高中生對于大學生活有著很多的幻想和誤區,他很希望高中生能用平靜的心態去面對大學學習,去享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誤區1
上了大學后學習就輕松了
志鵬說,雖然上了大學后,不管是課程還是學習方式都與高中完全不同,但是大學生活依然“不輕松”,好的學習方法依然可以“沿用到大學”。以志鵬所在的地球物理專業為例,大一、大二期間課程主要是以物理、數學、計算機等基礎性課程為主,而這些課程與高中相比難度加大,課程增多,很難理解透徹。如果高三生一直在幻想大學生活會過的輕松,在大一時就很容易“迷失”自己。大一、大二沒有打好基礎,到了大三接觸較多的專業課時,也將壓力很大,應接不暇。
針對不同的學生志鵬建議應該有不同的大學學習規劃,成績較弱的學生,在上大學后,應該對自己不放松,積極提高自己的成績,避免被大家落的越來越遠。“學霸”到了大學面對那么多的優等生,可能不再是“最好的那個”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避免陷入糾結的“怪圈”。而中等生,因為高中時已經擁有了很好的基礎,在大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出自己好的學習方法,加以適用,尋求更高的目標。
誤區2
大學學的知識工作后都用不上
志鵬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在高中,由于知識量相對較小,學生間較量的標準就只是知識能力的考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成績。而到了大學,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更看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大學注重培養學生從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去分析、理解并整合思維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則正是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學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學不學”,“學習好不一定有用,但是學習不好一定沒用”志鵬如此總結。
誤區3
學習和社團的關系不好協調
志鵬說在大學生活中學習與社團是“不沖突”的,兩者都可以收獲很多,社團可以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領導力、組織溝通能力,而學習則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如果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兩者可以兼顧,并不是參與了社團,學習就一定不好。如果你想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你可以更多的去參加社團活動;如果你喜歡學術,你也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要在哪個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是個人的選擇不同而已。
誤區4:
高考選專業一定要選熱門專業
很多高三生和家長在面對高考志愿填報時,都會更傾向于選擇熱門專業,志鵬對于這種想法并不贊同。他認為高考志愿填報時是熱門的專業并不能代表大學四年后這個專業依然是熱門。而且由于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有“追逐”熱門的想法,所以導致所謂的熱門專業出現人數過多,市場需求趨于飽和的現象。“如果一味的追求熱門,可能會無故成為‘炮灰’。選專業家長還是應該多聽孩子的意見,不要僅關注‘當前局勢’,更多的應該思考‘未來趨勢’,追尋未來的‘熱門’。”
對學弟學妹說的話
“盡你最大的可能去學習,去提高成績吧。盡情的去享受高中生活與大學生活。”
“盡量去嘗試新的東西,去參加學校的各種講座,出了學校也許你就很難再有機會去接觸這些。”
“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不要給自己設定一個讀書的期限,只要有興趣,就可以繼續讀下去。”
“選大學也許比選專業更重要,上什么樣的大學也許就決定著你遇到什么樣的人,結交什么樣的朋友。”
“在大學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思想,這些思想中沒有對與錯,但是你卻需要從中找到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思想來支撐自己,也許你會感覺到信息量‘爆炸’,但是請不要‘迷失’在這眾多的信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