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三大自主招生考試聯盟“北約”(北大等11所高校)、“華約”(清華等7所高校)、“卓越聯盟”(北理工等9所高校)自主招生初試同時開考,三大聯盟囊括全國27所高校,今年首次出現考試時間“撞車”。這使得考生們更加專一,只能選擇一個聯盟參加考試。
按說,自主招生無可厚非,這既是我國大學體制改革的必要嘗試,也是國外大學成熟的主要招生方式,是體現大學特色、實現學校與學生雙向優選的有效手段。只是,在當前中國高考“江湖”中,由各個聯盟割據鼎立的大學自主招生,似乎只是將統考模式照搬了過來,弄了個“小高考”而已,不僅毫無個性與風度可言,就連最基本的公平屬性,也似乎難逾高考半步。
任何一所大學,都想招到最優秀的學生。如果基于這樣的考量,“三大聯盟”的戰爭似乎可以理解。可是,看看各路諸侯的“盟主”,都是國內招牌式的大學,他們大旗一舉,天下來投,歃盟的也盡是些硬角色,唯獨那些被邊緣化的高校,該如何在聯盟外的夾縫里生活?三足鼎立、合縱連橫,風云變幻里,自我標榜一流的大學,淪為了亂世梟雄,異化為江湖叢林。
在這種格局中,學生難受,學校也不好過。一些名頭不太響的高校不得不陷入哈姆雷特式的思索:加不加盟,加入哪個“盟”,這是個問題。什么高考公平,什么大學精神,統統現了原形。最名牌的大學用最赤裸的方式闡釋了最原始的法則:物競天擇才是王道,生源就是一切。
鼎立之勢已成,“三國爭霸”開打。臺下的“觀眾們”卻不無擔心:自招聯考將來是否會削弱高考?高考的公平性能否得到保障?對此,各大盟主均沒有明確表態。倒是教育部曾說過一番外交辭令似的話:“自主招生”一方面要保證高考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體現高考多元標準的評價取向,不會成為“小高考”。可是,來自湖南師范大學內部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在該校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中,農村的不足10%,參加聯考的,絕大多數是城市學生。
“自主”不是問題,問題是自主背后的特權。外部權力很容易干涉到大學內部的招生管理等環節,內部制度也很難制約少數人的權力尋租行為。據報道,在一些高校,這5%的自主權絕大多數被用作了“線下”招生收費。
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所需要學生的特點不同,所以,自主招生的精髓就在于“個性”。有個性的大學,通過自主招生招來有個性的學生,進而通過相互作用,使大學的獨特精神得以光大,使學生的性格得以昭揚。然而,在叢林般的“大學聯盟”里,這種個性還會得到呵護嗎?秉持這種個性的學生會被選拔上來嗎?基于這些最深層的叩問,大學招生聯盟應該認真審視其存在的必要性了。
相關閱讀: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ledzixu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