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結合案例解讀志愿填報黃金法則
2012-03-15 15:05:38高考金刊文章作者:肖安慶 肖舜富
高考志愿填報:結合案例解讀志愿填報黃金法則
相關推薦:2012高考志愿填報勝經
專業冷與熱 神馬都是浮云
填報志愿時,各專業的就業率無疑是考生和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全國大學畢業生平均只有70%的就業率更是讓考生和家長心驚膽戰。于是大家爭相挑選“熱門”專業,以為這樣便能為四年后的就業買下一份保險。
以就業率作為高考志愿填報的風向標,很簡單,很實用:冷門專業意味著社會需求少、就業率低,熱門專業則表明就業率高。
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將它無限放大。第一,我們不能由就業這一個要素來決定自己在四年里應該學什么;第二,此時的“熱門”并不代表今后會一直熱門。
案例回放
一場全球金融危機讓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裁員甚至倒閉,而且還波及對外貿易和實體的制造業,華爾街的金融人才都要重新找工作,金融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們當然也要發愁了。四年前,如愿考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李毅同學正是金融危機的受害者。曾經以為拿到了一張通向好工作的入場券。誰能想到,如今神馬都變成了浮云。李毅無奈成為待業大軍中的一員,在各個招聘會上輾轉奔波。
志愿指南
社會環境、市場行情對就業有影響,對專業的選擇有干預,然而,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專業掩埋之下的真正能力。筆者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多年,對此感觸頗深。就業競爭的關鍵是個人綜合實力的競爭,而不是“冷”學科和“熱”專業的比拼。
一個“熱到發燙”的專業里,也有同學找不到工作;很冷門的專業里,卻有“牛人”可以任意挑選自己想從事的工作。所以,對不同的人而言,專業與就業(以及收入)的關聯程度是不同的。有沒有好工作取決于在大學四年做了什么,而不是取決于考進了什么專業。
溫馨提示
很多企業在錄取大學生時,看重的不只有專業成績或績點(GPA),還有學生扎實的基本知識、良好的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快速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適應能力。
比如,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著名跨國公司管理培訓生招聘都是不限專業的,他們看重的是大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軟”技能,而不關心你是否是會計、經濟管理科班出身,專業成績是否都為A。因此,專業對就業的影響都沒有我們想象那么重要。其次,我們的專業設置和市場是脫節的,前些年拼命招生的計算機、英語、國際貿易和法學等專業在當時可謂是“熱”極一時,現在再看看他們的平均就業率,你就會發現它們已經很“冷”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