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8年股改破題:西院擬民營控股要營利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9 09:11:00
摘要:現在,仁濟西院的主體建筑已用了76年,亟需改建更新;而仁濟東院面臨的最大問題則是資金短缺。“我們現在就是希望社會資金可以補充進來,解決資金投入的問題,最終受益的還是醫院、還是社會。”已逾花甲之年的仁濟醫院院長范關榮對醫院改革始終充滿激情,從2003年嘗試轉變醫院機制開始,他一直在探索醫院改革之路。
作為醫改試點的上海著名的三級甲等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下稱仁濟醫院)正嘗試著通過股權改革的方式破解公立醫院經營的困境。
至今已有165年歷史的仁濟醫院建于1844年,是上海開埠后第一所西醫醫院,位于黃浦區山東中路145號。之后借助浦東全面開發開放,1999年10月,仁濟東院建成投入使用,位于浦東新區東方路1630號。仁濟醫院在浦西鬧市區的原址被稱為“仁濟西院”。
現在,仁濟西院的主體建筑已用了76年,亟需改建更新;而仁濟東院面臨的最大問題則是資金短缺。“我們現在就是希望社會資金可以補充進來,解決資金投入的問題,最終受益的還是醫院、還是社會。”已逾花甲之年的仁濟醫院院長范關榮對醫院改革始終充滿激情,從2003年嘗試轉變醫院機制開始,他一直在探索醫院改革之路。
范關榮在仁濟醫院東院的辦公室接受了早報記者的專訪,他告訴記者,現在仁濟醫院股份改革的方案已經明確,將東院繼續定位在公立非營利性醫院;將西院(位于黃浦區山東中路145號)定位于營利性高端醫院,通過向社會轉讓50%以上股權的方式融資、同時引進優秀的品牌醫院管理機構,這樣不僅可以解決醫院現在資金短缺的問題,而且還通過仁濟西院的試點改革嘗試創新的商業模式。
三級醫院民營化第一例
10月21日,仁濟醫院剛與約翰·霍普金斯醫學管理公司就參股仁濟醫院西院的合作達成了一個協議。“不光是品牌、技術等方面的合作,約翰·霍普金斯還將注入現金。”范關榮告訴記者,通常國際醫院只是對外輸出管理,一般不出資,但在仁濟醫院的要求下,此次他們也將出資參股仁濟“新西院”。
根據仁濟醫院的股改方案,仁濟西院計劃投入5億人民幣,用于招聘人才、翻新各項設備。其中,社會資本將出資50%以上,而約翰·霍普金斯醫學管理公司出資為10%。
范關榮透露,其實他們今年7月已與約翰·霍普金斯醫學管理公司的代表進行了初步接觸,當時的想法是引進有著良好聲譽的醫院管理機構,但通常國際品牌的醫院與其他醫院共建,都不注入現金,因此必須另尋大股東。
其實在這次的股改方案中,最具突破性的就是大股東到底是誰的問題?范關榮說,這次明確的方案中占股50%以上的大股東將是社會資本。“現在正在和3家國內的醫院投資公司商談,以挑選第一大股東。”范關榮說,受上海市國資委委托管理公立醫院的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已經同意了這一突破性的改革方案,仁濟西院將成為公立三級醫院通過股份制改造向民營醫院轉變的第一例。
仁濟8年坎坷醫改路
從2003年仁濟醫院啟動改革開始,到今年明確向民營控股的營利性醫院轉變,范關榮已經走了近8年的坎坷路。
“2003年的時候,我們就打過報告,申請試點改革,但是當時的整體趨勢是上海不要率先動,因此只能先試點托管。”那一年,范關榮特地辭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的職務,專心做仁濟醫院院長。
2003年,仁濟醫院與信能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上海仁濟醫療管理公司,開始對外托管醫院。據范關榮介紹,現在仁濟托管了10多家醫院,但7年多了一直不贏利,成本很高,許多管理費用收不上來。
“托管不理想的問題根源在于體制不轉機制轉。”范關榮開始意識到公立醫院產權制度改革的當務之急,是實行兩權分離,為此2008年他又重新提出股份制改革,有關的方案在干部會上反復討論,并獲得醫院領導班子的通過。
仁濟醫院的東院和西院是獨立核算的,單獨拿出后者先行股份制改革也具備可行性。“最初的設想是仁濟西院改制成為政府主導、社會資本參與的營利性股份制醫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獨立開展經營管理工作。”范關榮說,他最初也沒有敢想社會資本占大頭的方案,但他心里清楚,如果社會資本不控股,所占的話語權將是有限的,醫院適應市場的能力也將是有限的。
今年上半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對外公布,該方案明確指出我國將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國家將把部分公立醫院轉制為民營醫療機構。
這個方案的出臺使范關榮心中股改的步子自然也邁得更大了一點。他今年又提出了更明確的方案,“非公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50%以上的仁濟西院的股權轉讓給社會資本不僅可行,而且更利于醫院的發展。”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