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2025-04-29 11:43:32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之一,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訓,贏得了“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的廣泛贊譽。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我校2025年繼續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東南大學強基計劃”),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后備人才。
一、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在我校安排強基計劃招生的省份,符合202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理想信念堅定,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品德優良,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并有志于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報名。
申請報名考生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綜合素質優秀的考生。
第二類:基礎學科拔尖,高中階段在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等五項學科競賽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的考生。
二、招生專業及省市
說明:(1)考生高考體檢結果需符合報考專業類的相關要求,其中Ⅰ指色弱不能被錄取,Ⅱ指色盲不能被錄取。
(2)分省招生專業及計劃詳見報名系統,其中第二類考生單列計劃,不占用系統中公布的招生計劃,高考綜合改革省份考生選考科目符合報考專業(類)要求方可報名。
三、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一)報名時間和辦法
4月21日至5月10日考生可登錄東南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網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86),按要求準確、完整地完成網上報名。報名時,考生需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長和專業興趣填報1個專業(類)志愿,我校不再安排專業調劑,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省份考生選考科目應符合填報專業的科目要求。報考我校強基計劃的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
(二)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報名審核通過考生均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
(三)東南大學考核
1.初試
我校擬于6月15日左右組織初試,具體安排將通過我校本科招生網和報名平臺另行通知。審核通過的第一類考生參加初試,須于6月1日-6月5日12:00前,登錄報名平臺確認是否參加初試并交費。逾期未完成確認的或未完成交費的,均視為放棄后續選拔。對確認參加初試又無故放棄的,我校將如實記錄并通報生源省份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我校依據考生初試成績,按照分省各專業計劃的4倍,分別劃定各省(區、市)各專業復試資格線。末位如出現同分情況,同分考生均獲得復試資格。初試不合格不再進入后續選拔環節、不計校測成績。
第二類考生不參加初試,直接入圍校測復試。
2.復試確認
入圍校測復試的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具體時間另行通知)登錄東南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進行校測復試確認并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放棄、未確認或未完成承諾書的考生,將被取消入圍復試資格,不再進入后續選拔環節。
3.復試:
我校擬于6月20日左右組織復試,測試分為體育測試和綜合面試。測試具體安排將通過我校本科招生網和報名平臺另行通知。
(1)體育測試。體育測試實行合格考,不計入高校考核總分,未達到合格要求的考生不再參與后續排隊錄取。具體測試方案詳見附件。
(2)綜合面試。綜合面試將結合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的考生綜合素質檔案,主要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潛力等。面試采取考生、考場、評委“三隨機”的方式,測試全程錄音錄像。
(3)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學校招生流程所作調整,將另行通知。
(四)錄取辦法
1、綜合成績折算辦法
綜合成績=高考成績÷高考滿分×850+校測成績。校測成績滿分150分,其中初試成績滿分100分、復試成績滿分50分;對第二類考生,校測成績即復試成績(滿分150分)。
2、確定錄取名單
對于第一類考生,根據相關省份強基計劃的招生名額,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依據綜合成績從高分到低分分專業順序確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當考生綜合成績相同時,依次比較高考成績、校測成績進行錄取。若仍然相同,報考文科類專業考生依次比較語文、英語(外語)、數學成績,報考理科類專業考生依次比較數學、語文、英語(外語)成績。
對于第二類考生,綜合成績達到該省市同科類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的,予以錄取。
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按招生計劃審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并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我校于7月5日前公布錄取名單并公示錄取標準。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區、市)后續高考志愿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區、市)后續各批次高考志愿錄取。
四、培養方案
圍繞黨和國家在新時代賦予“雙一流”高校的使命,堅持立德樹人,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領域,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條件資源建設,努力造就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擔當引領未來和造福人類的領軍人才。各招生專業(類)均設立單獨的培養方案,具體以各學院公布為準。其中哲學專業依托人文學院培養,數學類專業依托數學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進行培養,包含兩套培養方案,物理學類專業依托物理學院和集成電路學院進行培養,包含兩套培養方案,化學專業依托化學化工學院培養。
(一)階段性考核和分流補入辦法
實施本碩博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完全學分制,本科采用3至4年的彈性學習年限。入學后一般不得調整專業,確有特殊困難或者特殊需要,無法繼續在學校強基計劃錄取專業學習的,可以申請在學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范圍內轉到相近專業,不得轉到其他普通類專業。
實行階段性學業考核和動態退出與補入機制。各學院制定實施細則,每學年對強基生進行一次階段性學業考核,并實施動態進出機制,確保強基生的培養質量。學業考核未達到強基計劃培養要求的學生應退出強基計劃,原則上應轉入本專業的普通班就讀;如本專業沒有普通班,學校將提前明確退出學生可轉入的相近專業范圍,且學生高考成績須達到擬轉入專業同一生源地相應年份錄取成績。原則上不再遴選補入本科三年級及以上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