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2025-04-29 09:27:25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
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經教育部批準,我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簡稱“強基計劃”),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后備人才。
一、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在我校安排強基計劃招生的省份,符合2025年普通高考報名條件,理想信念堅定、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所報考的基礎學科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以及強烈的專業興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報名。
申請報名考生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綜合素質優秀、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優異的考生。
第二類:基礎學科拔尖,在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等五項學科競賽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的考生。
二、招生專業及計劃
結合學校相關專業優勢與辦學特色,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為哲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地球物理學。其中,哲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選考科目要求為歷史,其他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和化學,具體分省招生計劃以我校強基計劃報名平臺公布為準。
三、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一)報名時間和辦法
2025年4月18日至5月7日考生可登錄“武漢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網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86),按要求準確、完整地完成網上報名。報考我校強基計劃的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強基計劃,且專業志愿限報1個,考生選考科目須符合相關專業選考要求。
(二)考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
(三)考生確認
考生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錄“武漢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確認是否參加我校強基計劃考核測試并簽訂承諾書,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試確認或簽訂承諾書者,視為自動放棄入圍學校考核測試資格。對入圍并確認參加我校強基計劃考核測試卻無故放棄的考生,我校將通報生源所在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并如實計入誠信檔案。
(四)入圍學校考核測試辦法
1.對于第一類考生,高考成績須達到生源省第一批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參照該省份確定的部分特殊類型相應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下同;以下簡稱一本線),按照不超過我校在生源省強基計劃各專業招生計劃的5倍,依據考生高考成績從高到低確定入圍學校考核測試名單(末位同分同入圍),寧缺毋濫。
2.對于第二類考生,只要其高考成績達到生源省一本線,即破格入圍我校考核測試,不占用第一類考生入圍名額。
(五)學校考核測試
我校考核測試分為體育測試、綜合能力測試兩個環節,詳細考核測試方案在入圍考生報名參加測試前公布。我校考核測試原則上將于7月2日前完成。
1.體育測試項目為坐位體前屈和立定跳遠兩項,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高三畢業生評價指標)(詳見附件)。因殘疾或重疾等身體原因不能參加體育測試的考生,可憑相關證明免除體育測試,其余考生均需參加兩項測試。體育測試成績不作為錄取排序依據,合格即可,但凡有一項測試不合格者即失去參加綜合能力測試資格。考生因臨時生病不能參加體育測試,可憑二級甲等以上醫院病歷辦理緩測手續,后期按規定補測,補測不合格者取消入學資格。
2.綜合能力測試分專業進行。主要以“對專業學科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立志于為國家發展做重大貢獻”為標準,結合考生綜合素質檔案,重點考查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歸納演繹等思辨能力以及對科學研究的興趣等,綜合能力測試滿分100分。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招生流程所作調整,將另行通知。
(六)錄取辦法
我校將以考生綜合成績為依據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
1.考生綜合成績合成辦法
綜合成績=高考成績×85%+綜合能力測試成績×(生源省高考總分滿分/100)×15%
綜合成績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2.確定擬錄取名單
對于第一類考生,學校根據強基計劃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按照綜合成績高低,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考生綜合成績同分時,學校綜合能力測試成績高者優先)。
對于第二類考生,綜合成績達到同省第一類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的,學校按照綜合能力測試成績高低,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所需計劃不占各省第一類考生名額。
擬錄取名單于7月5日前經學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領導機構審定批準后報各省級招辦審核,并辦理錄取手續。
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區、市)后續高考志愿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區、市)后續各批次高考志愿錄取。
四、培養方案
(一)哲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地球物理學專業分別依托哲學學院、文學院、歷史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技術學院培養。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含基礎數學研究與應用、智能科學兩套培養方案,分別依托數學與統計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