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藩鎮割據始于哪個朝代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23 10:19:42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中后期幽州、魏博等藩鎮的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鎮割據主要表現在河北,而河北割據又集中在三鎮。下面是整理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藩鎮割據時間起因
安史之亂爆發后,唐朝為了平定叛軍,將軍鎮制度擴展到了內地,最重要的州設立節度使,指揮幾個州的軍事;較次要的州設立防御使或團練使,以扼守軍事要地。于是各地出現不少節度使,防御使,團練使等大小軍鎮。后來擴充到全國。
這些本是軍事官職,但節度使又常兼所在道的觀察處置使(由前期的采訪使改名)之名,觀察處置使也兼都防御使或都團練使之號,都成為地方上軍政長官,是州以上一級權力機構。大則節度,小則觀察,構成唐代后期所謂藩鎮,亦稱方鎮。藩鎮并非都是割據者。絕大多數藩鎮從朝廷指揮,貢賦輸納中央,職官任免出于朝命。
唐代藩鎮節度使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資格自擅一方的,其財政基礎依賴于國家的賦稅收入,其武力憑借是法律上屬于國家的軍隊——即所謂“官健”。藩鎮里的那些割據藩鎮既企圖游離于中央集權之外,又不能徹底否定中央統治。
唐代藩鎮割據的社會基礎是投身軍戎充當職業雇傭軍的破產農民和無業游民。
2歷代名人對藩鎮割據的評價
尹源:世言唐所以亡,由諸侯之強,此未極于理。 夫弱唐者,諸侯也。 唐既弱,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
王讜:蓋唐之亂,非藩鎮無以平之,而亦藩鎮有以亂之。 其初跋扈陸梁者, 必得藩鎮而后可以戡定其禍亂,而其后戡定禍亂者,亦足以稱禍而致亂。故其所以去唐之亂者,藩鎮也;而所以致唐之亂者,亦藩鎮也。
宋朝主戰派大臣李綱指出藩鎮在對外作戰、對內平亂方面發揮了正面作用。李綱:皆賴方鎮相與掎角以定其亂,則方鎮之兵不得謂無功于唐。
宋朝主和派大臣秦檜:使異日士卒精練若唐藩鎮之兵,將相得人若唐肅、代之臣,大金之于中國能必其勝哉。
張國剛: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時期里,絕大部分藩鎮不割據,只有極個別藩鎮割據,即使割據藩鎮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而且割據藩鎮也曾解除割據。唐末黃巢之亂,才出現普遍的藩鎮割據。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知識點匯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