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孩子正確使用復習資料
2024-10-10 08:55:33網絡整理
到了高三,很多考生都將關注的目光放在了購買參考書上,似乎只有將那一本本寶典、題集全部做完,高考才會有更大的勝算。不經意間卻忽略了最寶貴的高考復習資料。那么什么才是最寶貴的高考復習資料?家長們又該如何指導考生正確使用這些復習資料呢?
最寶貴的復習資料一:《考試說明》。
《考試說明》其貌不揚,往往會被很多考生忽視,卻是很多優秀學生的高考必備“殺手锏”。《考試說明》是由高考各學科命題組的專家編制的。每年的高考命題都會以《考試說明》為基準。《考試說明》明確地告訴考生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難。并特別指出難題、中檔題和容易題的比例在2:6:2到2:5:3之間。即高考試卷中容易題和中檔題占到了80%,意味著復習時我們應放眼中低檔試題,不要死扣高難題。
家長要提醒考生:將《考試說明》上出現的每個知識點在都在課本上落實到位,同時對《考試說明》上的參考樣題也不能輕易放過。認真揣摩命題人的出題意圖、考查要點以及參考答案。
最寶貴的復習資料二:課本教材。
很多考生自進入高三備考階段就把課本丟到九霄云外了。有不少考生會認為課本上的內容較淺,高考不太可能從課本上出原題,所以其參考價值不大。這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誤區。如果說《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那么課本就是高考命題的依托。因此復習時一個都不能少。
家長要叮囑考生:首先要認真研究目錄,通過目錄把各個章節的知識脈絡理清;其次要研讀課本上的每一個章節,具體章節上的內容要一字不落;再次要不斷瀏覽書上做好標記的知識點,加深印象;最后要重新回歸目錄,形成知識體系整體感。在研讀課本時還要進行簡單批注,增加新鮮感,避免跳躍式閱讀。
最寶貴的復習資料三:高考真題。
在眾多復習試卷中,歷年高考真題以其出題范圍準確統一、難易題目分配合理、參考答案標準規范,成為了最值得研究的試卷。
家長要引導考生:高考真題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進行訓練。一種是規定做題時間,模擬高考場景來進行訓練,以提高考生的解題速度和應試狀態。另一種就是將歷年高考真題分類集中起來,對某一試題類型進行專項訓練,以達到該種題型的有效突破。
最寶貴的復習資料四:高考筆記。
高考筆記的種類基本分為:學科資料本(即上課時的隨堂筆記),好題、錯題本,計劃總結本。
家長要提醒考生:課堂筆記并不是要將老師板書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全部記錄的做法雖然看上去全面、仔細,然而記錄上一個知識點的時候,老師已經開始講解下一個知識點了,這樣往往會影響上課聽講的質量。考生可以在課堂上記錄關鍵信息點,利用下課時間回憶整理。另外,好題、錯題本的意義并不在于整理試題,而在于是否真正領會。計劃總結本則在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既定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并確保不遺漏老師布置的任務。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類復習資料,考生還可以適當地選擇幾本參考書。在購買的時候要針對復習的強度和進度進行數量和內容上的篩選,也可征求任課老師的意見進行選擇。于此同時,家長還要提醒考生不要陷入題海戰術無法自拔。較為明智的做法是,對于高三大量的習題,做一道題,吸收一道題。不做偏題、難題、怪題。不因為題海戰術影響作息。
引導孩子正確使用記憶規律
記憶最大的敵人是遺忘。明明復習過的知識,沒過多長時間就記不清楚,等到再次考核同樣內容的時候卻依然不知所措。對于高三考生來說,這的確不是一個值得慶幸的事情。而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經過不斷的重復將短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以下幾點記憶方法有助考生的考前記憶。
家長課堂:5大策略幫助考生高考前高效記憶
策略一:重復強化。一是要掌握好重復強化的時間和次數。記憶的當天應安排復習,第二天再復習,然后7天內再復習。經過多次重復強化,記憶的內容就鞏固下來。
策略二:交叉記憶。首先,我們不要長時間記憶同樣性質的材料,比如可以在同樣的時間不僅安排記憶單詞,還記憶公式、定理、文章等;第二,可以將記憶活動與其他活動交叉安排,在記憶之后安排一些體力活動等。
策略三:分記與整記。以記100個單詞為例,可以將這些單詞劃分為5-7個單元,每個單元15-20個單詞,然后一個單元一個單元進行整記。
策略四:過度學習。很多考生記憶的一般習慣是,能夠完全背誦后就停止記憶。但心理學家發現,在完全能夠背誦后再增加一定時間和背誦次數,記憶效果會大大改善。
策略五:聯想法記憶。有一些知識缺乏內在聯系,材料本身就是無意義的,這種材料不易識記,遺忘速度更快。建議考生們通過聯想法、內在聯系法將那些無意義的材料人為地賦予其意義,或者找到這些材料內在的一些聯系,把它們串起來作為記憶的線索。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