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歸去來兮辭》 6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09 11:49:55
一、開場白:各位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歸去來兮辭》。
二、說教材
《歸去來兮辭》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它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作品。描寫的是詩人辭官歸隱的喜悅心情和對自由、閑適的田園生活的熱愛。
新《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高中生“要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數量的名篇”。《歸去來兮辭》所在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有關的文言詞語和句式,要重視誦讀和背誦。”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歸納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掌握重點語句,幫助理解課文。
2、誦讀課文,梳理本文行文思路。
3、賞析本文的寫作特點:情景交融,情感真摯。了解“賦”的文體特點。
4、了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隱士情懷,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四、重點、難點
1、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a.理解文章結構層次及寫作意圖。
b.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和文體特點。
2、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這篇文章的內容,學生不難理解,難點在于理解作者“一心兩端”,“心為形役”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程序:
本篇課文篇幅很短,內容理解簡單,因此,可以用一節課時完成(45分鐘),主要教具是歌曲CD、圖片、課件。
(一)導入新課:
1、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欣賞一段音樂。
2、提問:請一位同學給我說說聽到這段音樂的感受。預想答案:輕松、自然、安適、和平、恬靜、質樸。
3、引出課文:剛才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看來大家對田園生活都非常喜歡,下面我們要學習一篇與田園生活有關的文章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二)作者介紹,時代背景簡介(為理解文章作鋪墊)
以前,我們學習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園田居》等文章,對他已經很熟悉了,我想請一為同學來為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作者陶淵明,以及他的.作品中主要包含的思想。
對沒有介紹的內容做補充。
教法說明:由于對文言文講述過多,在前面的階段,應多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來說。
(三)精讀課文并總結文言知識
1.讀悟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要讀出作者的自責、自悔、自醒的心境,要悟出作者厭惡官場的原因——“心為形役”。這里的“心”和“形”,我認為不是書上注釋的“意愿”和“形體、身體”;“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行為。陶淵明出仕為官目的有二:一是“大濟蒼生”,二是養家糊口。《歸去來兮辭》的序文這樣說:“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又說:“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這是養家。又說:“質性自然,非矯勵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這是說違心折志的痛苦比挨餓受凍的痛苦更痛苦。因此作者入仕不久就認為入仕是“心為形役”。“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作者視入仕為迷途的心情在《歸園田居》中表現也很明顯。他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此段字里行間充分表達了作者保潔守志的倔強精神,厭惡官場辭官歸田的強烈愿望。
2.讀悟第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