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高中地理四大復習方法 助力高考
2024-08-25 20:06:05網絡整理
高中地理四大復習方法,助力高考!
一、讀圖、析圖法
圖是地理學習中的關鍵,地理復習中的圖包括各種地圖、等值線圖、剖面圖、統計圖表、系統聯系圖、綜合景觀圖、原理示意圖、地理模式圖、地理漫畫等等,在這里重點談一下地圖的分析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一語言,在某種意義上說,其重要性要勝過文字的描述。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地理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抓住了地圖的閱讀、理解、分析和應用,就抓住了地理復習的關鍵。
(一)養成讀圖、析圖、用圖的習慣
在復習中,凡是能夠在圖上找到的自然和人文知識(如:地形、氣候、河流、物產、城市規劃、工業區布局等等),都應該通過對地圖的分析來掌握,并把相應的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變記文字為記圖,把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形象的圖形。使記憶更牢固、更持久。
(二)掌握地圖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研究地理事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時,首先要分析這個地理事物是點狀、線狀還是面狀。如果是點狀的地理事物,我們就著重從它的歸屬來分析,如一個工業城市是一個點狀的地理事物,在復習時,我們可以分析它屬于哪個國家、哪個大的工業區或工業帶、哪些交通線的交匯處、哪個地形區、氣候區、布局模式等等,從歸屬的角度來分析它;如果是線狀的地理事物,我們側重分析它做為邊界的特征及意義,它具有界定地理事物的功能,如太行山是山西省、河北省兩省的分界、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分界,秦嶺-淮河界線更是典型:溫度帶、干濕區、南北方、水旱地等等,還可以從延伸的角度來進行知識點間的聯系,如:某鐵路線上有哪幾個特大城市、工業區、地形區、氣候的干濕區等等;如果是面狀的地理事物,主要從相鄰或包含關系考查其相互關系。這樣,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層層分析、點點聯系,就能迅速形成心中地圖,鞏固相應知識。
(三)抓住特征,層層深入地剖析地圖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和其他地理事物都有相互的位置關系,如相鄰關系、包含關系、重疊關系等,在識記地理事物時,注重分析該事物與周圍地理事物的相互關系,分析待掌握知識點所在地區的地圖特征及其與這些特征的聯系,用形象而簡明的特征符號,將相關的知識點串起來,使該知識點與這些特征結合為一個整體,可以降低識記難度、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形象思維和聯想能力的發展。
如在復習世界地理中的北美洲五大湖群分布知識時,應注意到五大湖群分布在美國與加拿大之間,且總體上呈漢字的“入”字排列。其中,一撇為密歇根湖,且完全屬于美國,一捺為其余的四個湖泊-蘇必利爾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且這一捺同時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邊界線。這樣,在同學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圖形知識系統,將知識要點圖形化,促進了知識在不同形式之間的轉換和創新思維的鍛煉。
。ㄋ模┳援嫼唸D,促進腦圖系統的完善
通過簡圖,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點-圖形鏈,經過這樣加工后的知識系統,往往能起到一個提綱作用,利用這一框架,找到知識之間的結合點,從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系統。如在復習中國地理中長江流域的自然和經濟等知識點時,首先明確長江的形狀為一個由大寫字母“V”、“W”與數字“一”的組合形象后,就可以將這個形象畫成簡圖,作為掌握該地區知識的一個框架式的基礎,把長江流域的地形區、天氣系統分布、礦產分布、支流及湖泊分布、水電站、自然保護區、商品糧基地、棉花基地、百萬人口特大城市、工業區、水文特征等等所有的知識點組合在一起,并進一步明確各知識點在該框架上的位置。如:重慶位于“V”的一提的中間位置,武漢位于字母“W”的中間的尖上,南京位于字母“W”與“一”的相接處等等。只要精觀察、細思考、勤分析、多動手,就可以迅速地加工、牢固地掌握知識,促進知識遷移能力、自學能力的提高。
(五)圖形互換,破除定式干擾,發展變式思維能力
多做圖形間轉換的練習,可以使思路更開闊、思維更敏捷,從而克服慣性思維障礙、促進變式思維能力的提高。把一種形式的圖轉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圖,可以幫助理解。
例:讀圖1,回答(陰影部分為夜)。
。1)此刻,B地的日影朝向___________方,C地的日影朝向__________方,D地的日影朝向__________方。
。2)有一架飛機從B地途經C地飛往D地,飛行方向為__________。
讀圖1時,由于視覺的差異,直觀性不強,信息較模糊,如果將它轉換成圖2[太陽直射點為(23°26'S、90°W)],回頭再看這一題目,答案就很清楚了。又如地面景觀圖-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從多個角度思索所學知識系統,能使知識系統更全面、更透徹,應用時更加得心應手。多數時候,高考題就是我們所學過的內容,不過以另一種不常見的形式出現。
二、歌訣、聯想、諧音記憶法
在地理復習中,把知識點總結、歸納成歌訣,往往合轍壓韻、朗朗上口,使復習過程妙趣橫生,記憶速度加快。如中國行政區的歌訣-“兩湖兩廣兩河山……”;通過聯想、諧音等方式,把知識點聯絡成一句有一定含義的有意思的話,也能促進知識的掌握。如在記憶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一的礦產資源時,就用“嗚嗚(鎢)啼啼(銻)太(鈦)心煩(鋅、釩),息目吸吐(錫、鉑、稀土)”這句話,邊讀邊想邊做動作,很快就記住了這個知識。如:在識記我國人口在400萬人以上的九個少數民族的名稱時,引導同學們用“裝滿茴苗圍上土,移到蒙古包中藏”這一個簡單的故事,就把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這九個少數民族一下子都記住了,而且是興趣盎然,不容易忘記。
三、列表比較法
對于相類似或相反的地理現象、概念、過程等進行對比分析,有助于加深對知識點的辨析、理解。通過比較,各地理事物的相同點、優缺點、成因等等內容,都清晰地表現出來,同時,也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更加明確。
四、探求規律法
各種自然地理事物之間往往存在著相互聯系,具有規律性,把它們總結出來,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太陽外部大氣層的結構特征是從里到外溫度越來越高、亮度越來越低、厚度越來越大;地球的內部結構特征、太陽日照圖等等規律性的知識,都可以用這個方法。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