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頻考點:生態環境問題的判斷方法
2022-08-31 14:52:25高考網整理
生態環境問題的判斷方法
(1)根據材料信息判斷
材料中如果出現“干旱”“過度農墾、放牧”等詞語,則初步判斷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現與“植被破壞”“過度樵采”,則可能出現的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現與“圍湖造田”類似的詞語,則可能出現的生態問題是濕地破壞等。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2)根據區域來判斷
如果試題以區域圖為切入,先要進行區域定位,通過區域環境特征判斷環境問題。
具體如下:
區域特征 |
可能的生態環境問題 |
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降水稀少地區 |
荒漠化 |
丘陵地區、季風氣候下的高原地區、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區 |
水土流失 |
山地 |
森林破壞、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 |
平原耕作區 |
水土流失、濕地減少 |
干旱、半干旱草原區 |
土地荒漠化 |
(3)根據統計圖表來判斷
通過分析圖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來判斷,如圖表材料顯示的是耕地面積和湖泊、河流面積變化,則可能表示的生態問題是濕地減少或破壞;如果顯示的是森林與河流含沙量的關系,則可能表示的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如果顯示的是放牧數量與植被疏密關系,則可能表示的生態問題是荒漠化等。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