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縣域普通高中,來解決教育均衡問題
2022-07-08 13:56:58中國青年報 微博
去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如何實現這一行動計劃?7月5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通過加強招生統籌管理、健全教師補充機制、積極改善縣域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加大縣域高中對口幫扶力度等舉措來解決縣中發展面臨的問題。
筆者曾在縣中從教24年(前18年在縣辦高中即鎮中、后6年在城內高中即狹義上的“縣中”),現結合自己的體會談點想法。
所謂縣域普通高中,只是一個籠統提法,其實應該細分為鎮中和縣中。像我前18年所在的高中地處鎮上,故稱鎮中;后6年所在的高中在縣城,習慣上叫縣中。在一個縣域內,縣中通常只有一所,鎮中往往有多所,通常人們說的“縣中模式”單指位于縣城的縣中。兩者無論從辦學條件、師資質量、和高考成績上都不能等量齊觀。
縣域普通高中不屬于義務教育序列,其教學主要目標就是提高每年的高考升學率(重點率和錄取率),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把當年高考成績作為衡量一所縣域普通高中辦學好壞的主要標準。一些鎮上的普通高中面臨發展瓶頸,也通常是因為高考升學率欠佳,沒能達到人民滿意的水平。
至于狹義上的縣中,就我生活的沿海發達地區看,依然是強者恒強,雖然也面臨各類發展問題,但很難以“衰落”形容。其中,有些交通便利、臨近中心城區、當地教育資源投入大的縣中,甚至在高考表現上超過城區中學。
我從1981年進入一所鎮中工作,這所百年老?恐^硬的高考和會考成績,曾在當地享有良好聲譽,與地處縣城的縣中可以一較高下。當時實行的是劃片招生,我所在的鎮中招收縣域東部3個鎮的初中畢業生,縣中只局限于城關鎮招生,沒有明顯的生源優勢。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縣政府為了辦好一所縣中,制定新的招生政策,縣中面向全縣招生,招錄中考成績前300名的考生,余下的高中錄取名額被3所鎮中平分,這樣一來,鎮中和縣中的差距一下子就拉開了,而且逐年擴大。
隨著優等生的流失,優秀教師也跟著流失了,即便留在鎮中的教師也人心思動,缺少積極性和進取心。不安心從教,又哪來的教學成績?事實上,我一調到縣中,一個突出體會就是,縣中的生源好、福利好、社會聲譽好,教師積極性也高,高考成績連年有所突破。
在縣中的6年間,我還發現一個現象:四川、陜西、江西等中西部地區一批優秀的師范生和優秀教師不斷充實到學校中來,使得原本雄厚的師資力量更加強大。由此反觀,在中西部地區,由于優秀師范生以及好教師的東遷南飛,即便是舉全縣之力舉辦的縣中,辦學質量也難免年復一年地降低,各方面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因此,提升縣域普通高中辦學質量(暫不論從哪個維度去評價),關鍵要解決教育均衡問題,包括鎮中和縣中、中西部地區和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之間的教育均衡。就目前而言,首先是要深化招生管理改革,加強普通高中招生管理,著力構建規范有序和監督有力的招生機制,堅決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防止縣域普通高中生源過度流失;同時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資源配置,促進優秀人才合理流動,改變鎮中優秀教師單向流入縣中、中西部地區優秀教師單向流入發達地區的趨勢,用政策福利和行政手段鼓勵和促進優秀教師支援薄弱地區學校建設,盡力縮小城鄉教育和東西部地區的教育差距。在此基礎上,再輔之以計劃中提出的其他措施,如此,縣域普通高中的辦學水平才能穩步提升。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