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高三黨必備學習資料!(4)
2022-03-27 15:10:43高考網整理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包括20課)(近代:中國)
自查(復習著重)點:
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其影響?
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主要綱領、評價?
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口號、評價?
辛亥革命的過程、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的背景、過程、意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和意義?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任務、合作標志、合作表現、結果、評價?
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共產黨的成長歷程?
抗日戰爭的過程、國共第二次合作的表現、抗戰勝利的意義?
一、兩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要求擴大海外市場和大量掠奪原料。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年,《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協定關稅。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和焚毀圓明園;簽訂1858年《天津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
英國侵占我國領土香港地區(條約及地圖)經過: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1898年強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國運動
過程: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1856年發生天京內訌。1864年曾國藩指揮湘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綱領:《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體現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根本無法實現。
洪仁玕著《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
三、甲午中日戰爭
過程: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主要戰役有平壤戰役、黃海戰役(鄧世昌犧牲)、遼東戰役、威海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國各階層開展救亡圖存的運動。
四、八國聯軍侵華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攻入紫禁城,第二次火燒圓明園。《辛丑條約》1901年簽訂。
總之,《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的工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五、辛亥革命
1.中國國同盟會的成立(時間、地點、性質、綱領):1905年在東京成立。是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其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后來孫中山把它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2.革命開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3.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時間、性質:1912年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分析其體現的民主精神:主權在民;確立公民的基本權利;三權分立;建立責任內閣,確立議會共和制政體)
4.1912年2月12日清朝結束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失敗的標志
5.辛亥革命的功績:①是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③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④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六、新民主主義革命
1.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導火線: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口號、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第一階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第二階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指導作用。③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標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
3.國民大革命:
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同國民黨合作;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形成。
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開始時間、主要對象:1926年;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大革命失敗的原因:①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②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③陳獨秀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4.國共的十年對峙:
①南昌起義:時間:1927年8月1日;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②1927年毛澤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③紅軍長征的起止時間:1934年10月江西瑞金——1936年10月甘肅會寧
④遵義會議:1935年召開,意義: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5.抗日戰爭
①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
②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國抗日戰爭開始。面對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威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③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多次重大戰役。
④共產黨在敵后戰爭開展游擊戰: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
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戰取得完全勝利,收復臺灣。
抗戰勝利原因: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根本原因)
6.解放戰爭
①重慶談判:1945年8月底,毛澤東赴重慶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但人民軍隊、解放區的合法地位未達成協議。
②內戰經過: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與國民黨的戰略決戰: 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
③新中國成立:194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