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報百問百答(2021版)(3)
2021-06-23 18:55:41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20.考生的位次是如何確定的?
答:按照所有考生的高考總成績,由高到低排序確定考生的位次。高考總成績相同時,依次按語文數學總成績、語文或數學單科最高成績、外語單科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最高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次高成績順序排序,成績高者位次在前。考生總成績、語文數學總成績及各單科成績均相同時為同分同位次。
21.什么是專業(專業類)平行志愿?
答:專業(專業類)平行志愿,是新高考招生同一類別、同一批次中若干具有相對平行關系的專業(專業類)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個專業(專業類)為志愿單位,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進行投檔。不同于以往以院校為志愿單位投檔的院校平行志愿,專業平行志愿投檔時,直接投檔到某院校某專業(專業類),不存在專業服從調劑,考生也不用擔心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22.為什么實行專業(專業類)平行志愿?
答:從院校平行志愿到專業(專業類)平行志愿,體現了以考生為本的高考綜合改革價值取向。一是充分尊重考生的專業選擇權,可解決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考生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問題,讓考生“錄其所愿”“學其所好”;二是有利于推動高校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內涵建設、辦出專業特色,有利于改變高等院校專業設置的同質化現象。
23.考生如何理解“專業(專業類)+學校”的志愿模式變化?
答:我省將在普通類的常規批、藝術類本科批的統考和聯考專業、體育類的常規批,實行“專業(專業類)+學校”的平行志愿,與原來以學校為單位的志愿模式發生了變化。考生填報志愿也會發生變化。
第一,填報的基本單位發生了變化。以前的模式下,主要是以學校為單位,然后在這個學校的范圍內選定若干招生專業,學校是根本和基礎。新的模式下,考生可以具體到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就是以專業(專業類)+學校為單位,選擇更加精準,突破了學校的限制,更加突出了專業的重要性,專業是關鍵和基礎。
第二,填報的個數發生了變化。志愿單位的改變直接帶來了數量的變化,1個“專業(專業類)+學校”就是1個志愿,占據的志愿數量更多了。比如原來的模式下同時報考北京大學的數學、物理、化學3個專業,只需要填報在北京大學1個單位志愿;新的模式下則需要填報數學+北京大學,物理+北京大學,化學+北京大學3個志愿。
第三,增加了選考科目要求。考生選報專業的時候,以前查看報考指南的時候,在同一個科類里,除有特殊要求外,考生基本可以填報所有專業。但在新的模式下,考生還需要關注每個專業的選科要求,看自己是否符合。
第四,取消了“因不服從調劑而退檔”。以前的志愿模式下,部分考生因不服從院校的專業調劑,而被投檔院校退檔。“專業(專業類)+學校”取消了專業調劑,考生不必擔心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了,考生也因此不會存在“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而退檔”。
(二)志愿填報流程、須知
24.志愿填報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總體原則:綜合研判,全面分析。填報志愿是時,考生首先應對自身情況有較為客觀的判斷,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結合實際,綜合分析、科學選擇。
第一步:合理定位。知分、知線、知位次、知政策。查詢高考成績、位次和分數線,把握招生計劃、招生章程和高考政策信息,全面衡量,合理定位大致的擬報考高校范圍,同時考慮專業選擇。
第二步:統籌兼顧。興趣優勢+職業規劃+現實條件+社會需求。基于興趣愛好、特長優勢,與職業規劃及就業去向相吻合,考慮自身條件、個人意愿及經濟條件,著眼于時代趨勢與社會需求,初步確定高校和專業。
第三步:初選志愿。“大菜單”+“小菜單”+“志愿菜單”。在綜合分析研判各類信息的基礎上,按照劃定的高校及專業范圍,上下延伸選出“大菜單”(200個左右的志愿),適當縮小范圍至“小菜單”(140個左右的志愿),再全面衡量形成“志愿菜單”(100個左右的志愿)。
第四步:優化志愿。“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對“志愿菜單”進行綜合分析、優化組合,按“沖、穩、保”的策略,分層次分梯度降序確定志愿順序。
第五步:正式填報。一鍵導入+動態調整+正式填報。借助志愿填報輔助系統預選志愿,確定擬報考志愿最終順序,生成志愿預填表。在規定時間登陸志愿填報系統,“一鍵導入”志愿預填表或輸入報考的院校及專業,這時可以動態調整或修改志愿,及時提交報考志愿信息。
25.志愿填報前,考生需要做哪些準備?
答:(1)仔細查看已公布的高校招生計劃。(2)認真研讀高校招生章程。(3)理性分析往年尤其是2020年有關招生院校和專業的錄取信息。(4)了解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相關辦法和規定,知曉自己所屬類別的志愿設置和相應投檔錄取規則。收集分析多種信息,結合自己的學習興趣、專業取向和未來發展規劃,綜合考慮,理性選擇。
26.考生填報志愿應該了解哪些信息?查詢渠道分別是什么?
答:(1)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普通高校招生專業計劃,內容包括院校代號及名稱、專業(專業類)代號及名稱、招生層次、選考科目要求、計劃數、學制、學費參考、專業備注等。將于2021年6月中下旬在《山東省普通高校招生填報志愿指南》(《現代教育》6月增刊)上向社會公布。自每段(次)錄取結束后,院校剩余招生計劃通過我院官方網站(www.sdzk.cn)統一公布。屆時,我院將開通志愿填報輔助系統,系統提供按院校名稱、專業名稱、選科要求、院校所在省份、層次(本、專科)等條件的篩選計劃功能。
(2)招生高校的招生章程。認真研讀報考院校當年招生章程,其中特別是各專業對考生的要求,如體檢、外語語種、單科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選考科目要求是否符合報考條件。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專業一定不要填報,否則一旦投檔到某個高校的專業,又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的要求就會造成退檔。考生可登錄高校的官方網站或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查詢。
(3)往年的專業錄取情況。填報志愿前,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官方網站公布2020年院校投檔情況表等,供考生填報志愿參考。
(4)2021年考生成績排序信息。對于普通類考生來說,提供“1+6”成績的有關排序信息,“1”是指2021年高考總成績(含政策性加分),“6”是指等級考試6科中,選考某一科的所有考生總成績分段表。參加藝術、體育專業考試的,還提供藝術類統考綜合成績分段表、聯考綜合成績分段表,藝術類統考專業成績分段表,體育類綜合成績分段表等,填報志愿前將在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網站公布。
27.考生如何充分使用各類參考信息?
答:考生在查閱上述公開信息時,要科學辯證使用,可以分為2類:
第1類是必須嚴格依據的信息,包括招生計劃和高校招生章程。招生計劃的院校代號及名稱、專業代號及名稱、選科要求等信息都是考生填報志愿的直接依據,高校招生章程中對于考生體檢、外語語種、單科成績等的要求也都是嚴格的。考生必須嚴格按照這些要求填報志愿。
第2類是供參考的數據,比如考生的位次信息、往年各專業錄取情況。這些信息可以為考生2021年填報志愿提供一些參考。考生可根據自己的位次及往年情況,做一個大致定位。2020年的投檔錄取情況是新高考模式下的錄取信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考生可理性參考,大致定位所選擇的院校及專業范圍。
28.高考志愿填報一般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答:志愿填報時,首先應該認真了解新高考招生錄取的相關辦法和規定,知曉自己所在類別的志愿設置和相應投檔錄取規則。然后,應結合自己的情況及信息進行綜合考慮。基本的考慮包括:
(1)成績的高低。這是考生填報志愿的基礎因素,直接決定了可選擇的院校的層次和專業去向。包括總分、位次、單科成績等。
(2)專業及院校選擇。原來的以院校為基本單位的錄取模式下,對于部分考生,專業、院校的選擇有時候是一個不能兼顧的困難選擇,專業加學校可以更加精準選擇。考生在進行專業和學校選擇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按以下三種思路去考慮:
一是比較看重選擇專業。如果考生有很強的專業偏好,就可以基于相同的專業類選擇不同的學校,比如:考生喜歡計算機類專業,可以填報多所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或軟件工程專業。
二是比較看重選擇學校。考生根據自己的成績,如果特別希望能到某幾所學校上學,對專業要求不迫切,那就可以基于這幾所學校選擇盡可能多的專業類,增加被這些學校錄取的可能性,比如:考生選擇了8所院校,每所院校平均選擇了12個專業(專業類)。
三是對學校和專業均沒有明顯偏好。考生可以兼顧選擇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志愿組合。
總之,不管考生怎樣填報志愿,都一定要充分考慮自己的考試成績,使填報的96個志愿有一定的梯度,增加投檔機會。
(3)志愿的篩選及排序。選定專業及院校后,要根據本人意愿(如院校性質、地域、喜歡程度等)排序,正式確定志愿,平行志愿的“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選報志愿辦法仍然應該遵循,要將喜歡的專業及院校盡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錄取希望比較大的專業及志愿,志愿的填報適當拉開梯度。
29.考生如何選擇專業和院校?
答:選擇專業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一要首先可以考慮的是自己有興趣、特長、優勢的專業,然后看當下熱點,以及就業率高的專業。二要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主干課程、就業及研究領域等。專業名稱相似,從事職業崗位大不同。例如口腔醫學,授予醫學學位,可當醫生;口腔醫學技術,授予理學學位,從事假牙設計制作,不能當醫生。三要對專業的學習難易程度、專業的就業前景和薪酬待遇、學科實力、考研情況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選擇院校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一要詳細了解擬報考院校的基本情況。通過瀏覽高校的網站、參加高校舉辦的校園開放日、參加招生咨詢會、在線咨詢、電話咨詢以及閱讀《招生章程》等形式了解高校。包括:綜合實力、學科優勢、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升學就業、國際合作、學費標準、入校后轉專業政策等諸多方面的信息。二要在全面了解學校的基礎上,選定自己感興趣又符合報考條件的院校。
30.如何正確理解體檢結論,選報相關專業?
答: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所列情況為“患有下列疾病者,學校可以不予錄取”,相應的體檢結論為“不合格”。第二部分所列情況為“患有下列疾病者,學校有關專業可不予錄取”。這兩部分是高校錄取時體檢結論檢查的主要依據。
今年在考生的體檢告知書中設置了“政策提醒”欄內容,關聯了體檢結論中受限項目對應的受限專業情況,考生務必仔細閱讀并妥善保管告知書,作為志愿填報時的參考依據,特別要注意其中“學校可以不予錄取”和“學校有關專業可以不予錄取”部分的受限結論,防止因體檢原因被學校退檔。
另外,也要查看報考院校的招生章程,特別關注章程中對視力、辨色力等方面的要求,以避免產生因不符合條件被退檔的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