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新聞 > 2021高考作文熱點題目和作文素材二

        2021高考作文熱點題目和作文素材二

        2021-03-02 14:35:33網絡整理


        高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樸素的古訓,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碼”。珍惜糧食,就是體恤人力、尊重勞動,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然而有人認為:“我用自己的錢消費,就算倒掉一些飯菜,也不會影響到他人。”有人則說:“多點一些菜,促進消費、拉動經濟,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一些“舌尖上的浪費”現象。

          請你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珍惜糧食,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關素材:

          國家倡導節約糧食,這批素材不容錯過

          名言警句


          01. 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

          (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災難。)

          02.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尚書》

          (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勉,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03.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子》

          (在加強生產的同時節約用度,老天也無法讓你貧窮。)

          04.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靠寧靜來修養身心,靠節儉來培養品德。)

          05. 儉開福源,奢起貧兆。——《魏書》

          (節儉是福氣的源頭,奢侈是貧窮的先兆。)

          06. 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史記》

          (飯菜能吃飽就行,沒必要太過豐盛;屋子能住下人就行,沒必要豪宅大院。)

          07.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李商隱《詠史》

          08.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唐·白居易《草茫茫》

          (狼藉,形容困厄、窘迫。奢侈的人容易陷入困厄,節儉的人可以長保平安,二者吉兇的對比就在眼前。)

          09.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10.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11. 口腹之欲,何窮之有?每加節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宋·蘇軾

          (口腹之欲沒有窮盡,懂得節制才能惜福延壽。)

          12. 制俗以儉,其弊為奢。——宋·王安石

          (要通過節儉來整治民風,而奢侈是一種社會弊端。)

          13. 惟儉養德,惟侈蕩心。——《明通鑒》

          (節儉能修養品德,奢侈會敗壞心性。)

          14. 凡不能儉于己者,必妄取于人。——魏禧[明末清初散文家]

          (凡是不肯節儉的人,一定會從別人那里亂拿東西。)

          15.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

          16. 儉以寡營可以立身,儉以善施可以濟人。——《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寡營,意思是欲望少,不為個人鉆營謀劃。節儉并減少欲望可以自立于世,節儉并樂善好施可以幫助他人。)

          17.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格言聯璧》

          (節儉的人有節制,有節制的人也會有各種好的品行;奢侈的人容易放肆,放肆的人會做出各種惡行。)

          18. 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錢泳[清代詩人]

          (只有節儉可以珍惜、保有福氣,只有節儉可以培養廉潔的品行。)

          19.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中國諺語

          20. 節約便士,英鎊自來。——英國諺語

          21. 節儉本身就是一宗財產。——英國諺語

          22.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古巴諺語

          23. 節省下來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麥諺語

          24. 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基辛格[美國前國務卿]

          25. 我始終相信,內心生活更嚴肅的人,外表生活也會更樸素。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的東西是非常少的。——海明威《真實的高貴》

          人物素材

          01. 蘇東坡:口腹之欲,何窮之有?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是美食家,著名的“東坡肉”就是由他發明的。

          但是喜歡美食不一定要鋪張浪費,東坡先生好吃,但吃得很節制。

          他曾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口腹之欲,何窮之有?每加節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口腹之欲沒有窮盡,懂得節制才能惜福延壽。)

          當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時,生活十分窘迫。他絞盡腦汁,精打細算:每月初一,取出這個月的生活費,把它們分為30串,掛在屋梁上。每天早上挑下一串來使用,如果有剩余就放進一個大竹筒里,用來招待客人。就是這樣節儉度日,蘇軾依然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正是因為習慣了儉樸的生活,蘇軾才能坦然面對人生的起落,才能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胸懷。

          02. 范仲淹:惟能忍窮,故得免禍。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他在應天書院讀書時,一位同窗好友見他的伙食太差,便讓家人送飯時多捎上一份,準備贈與范仲淹。

          范仲淹再三婉拒:“我多年吃粥已經習慣了,如果驟然吃上你送來的美味佳肴,以后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么能行呢?”

          范仲淹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到他兒子范純仁結婚時,范仲淹已經身居高位,經濟相當寬裕了,但是當他聽說兒子想用錦羅綢緞作為婚房的裝飾,立即把他喊來訓話:

          “吾家素清儉,安能以羅綺帷幔壞吾家法,若將帷幔帶入家門,吾將當眾焚之于庭。”

          其節儉的家風可見一斑。

          范仲淹在晚年回顧自己的一生時,曾經留下一句話:“老夫平生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

          這句話值得我們每個人仔細品味。

          03. “一品宰相”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一度功高震主,權傾天下,但他的起居生活卻非常儉樸。

          老外戈登描述他與曾國藩會面的情景:“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面油漬斑斑。”

          名震天下的總督卻活得如此清苦,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個了。

          吃飯上,曾國藩亦不講究,簡單至極。

          通常他每頓飯只有一個菜,“決不多設,雖身為將相,而自奉之嗇,無殊寒素。”

          因為每餐只享用飯一碗、菜一品,當時人們戲稱他為“一品宰相”。

          為提倡節儉,教育家人,曾國藩于大堂上親書一聯:“惜食惜衣,不惟惜時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04. “摳門”的蓋茨

          比爾·蓋茨31歲便成為世界首富,我們都知道他富可敵國,卻不知道他過日子有多摳門。

          一次,蓋茨和一位朋友同車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于去遲了,以至于找不到車位。

          朋友建議他把車停在貴賓車位,“噢,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不同意。

          朋友要替他出這個錢,蓋茨依然不同意,他覺得飯店這是“超值收費”。

          最后,他們費了好大勁終于把車停到了普通停車區。

          但就是如此“摳門”的蓋茨,在慈善事業上卻非常慷慨。他和妻子梅琳達捐贈了超過 240億美元,用來支持全球醫療和教育事業。

          每個人都有“摳門”的時候,也都有“慷慨”的一面。

          什么時候“摳門”,什么時候“慷慨”,取決于一個人的價值觀,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

          05. 華人首富和兩片西紅柿

          李嘉誠是華人首富,但他在生活中卻非常節儉,能省則省。

          有錢人的手表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動輒幾萬幾十萬。有誰能想到李嘉誠的手表只值3000港幣,是一款西鐵城的太陽能手表。他覺得這款表走時很準,很好用,很愛惜。

          一次,李嘉誠在澳門參加一個招待會,當宴會快結束的時候,有人看到這么一個細節:

          李嘉誠面前的盤子里還剩下兩片西紅柿,他笑著招呼身邊的助手,助手輕步上前,兩個人一人一片把西紅柿分著吃了。

          這小小的兩片西紅柿,折射出李嘉誠勤儉節約的品格。在他看來,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不能因浪費而抹殺了它存在的意義。

          “不能浪費”,這簡單的四個字,是李嘉誠先生一生堅持的財富觀。

          06. 清貧度日的“百校之父”

          田家炳,香港著名企業家,他因資助教育而為國人所熟知。

          在中國大陸,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或學院遍及所有省級行政區,他因此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動輒捐款幾百萬、幾千萬的田家炳,在香港卻過著堪稱清貧的生活。

          他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乘坐地鐵、走路上下班。

          出門住酒店,他都要自帶肥皂,因為他覺得“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費。”

          外出吃飯,他只要一杯清水,不喝飲料。一位香港記者問他為什么,他回答道,“全港七百萬人,若每人少開一罐飲料,就能省下七百萬個罐。”

          田先生一直持這樣的理念:資助教育是把錢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其意義遠勝于個人享受或者留給后輩兒孫。

          07. 捐款一千多萬的清華教授

          2012年2月,處于癌癥晚期的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捐出畢生積蓄1400余萬元,設立基金,資助貧困地區的學生。

          趙教授沒有創辦過企業,也沒有轉讓過專利,他的錢都是一分一分省出來的。

          1998年,退休后的趙家和應邀去美國講學,收入不菲,但趙教授卻規定全家每月只能用100美元的生活費。

          家人去超市采購食物時,只敢挑最便宜的雞腿和法棍面包,買衣服時,甚至會揀一美元的化纖毛衣,吃一頓中式自助餐,就是全家人最奢侈的享受。

          就這樣,三年以后,趙家和帶著省吃儉用積攢下的20萬美元回到國內。

          他把這“第一桶金”交給搞金融的學生打理,把后來的講學所得也陸續補充進去,這筆錢越積越多。

          資金積累到500萬時,他開始有計劃地資助貧困學生,臨終前,他把錢一分不剩地捐了出去。

          《晏子春秋》中說:“薄于身而厚于民,約于身而廣于世。”這句話是趙家和教授一生最好的寫照。

          事例素材

          01. 舌尖上的浪費


          據統計,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這種“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02. 吃完一道再上一道

          在澳大利亞,小型公務聚餐基本都是“份飯”,而大型聚餐靠服務生“適時”地提供每道餐品,上一道沒吃完就不會上下一道,因此很少有食物浪費。

          03. 浪費食物要罰款

          德國被認為是處罰餐廳浪費最嚴厲的國家。無論自助餐還是點餐,都不能浪費,一旦發現有人浪費,任何人都可向相關機構舉報,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按規定罰款。人民日報曾經報道:一行中國人在德國一家餐廳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飯菜,被罰款50馬克。餐廳工作人員解釋道,雖然吃飯花的是你自己的錢,但資源是社會的,誰都沒有理由浪費。

          04. “最大份炒飯”挑戰吉尼斯紀錄失敗

          2015年10月23日,在江蘇揚州,一份總重量4000多公斤的揚州炒飯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然而,三天之后,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機構卻宣布該紀錄無效。原來,挑戰成功后,一部分炒飯被送到養殖場做了飼料。而吉尼斯世界紀錄對此有嚴格規定:用于挑戰的食品最終必須為民眾食用,不得有任何浪費。

          此舉隨即引發網友吐槽,主辦方的行為遭到了大家的一致譴責。在我們這樣一個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國度,糧食被賦予了特殊的感情色彩,“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炒飯喂豬”活動挑戰的不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而是公眾情感和公序良俗,它被官方機構否認,受到公眾譴責,都是咎由自取。

          精彩語段

          01. 只有以敬畏之心對待食物,才能品味出每一粒米的香甜!

          02. 要養成剩菜打包的習慣,不讓盛宴變“剩”宴,因為糧食來之不易,源自天地“糧”心。

          03. 鍋清、碗清、盤清,是對食物的尊重,更是對勞動者的尊重。

          04. 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中華飲食文化之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費”則呈現了一種丑陋的飲食觀,它是對食物的褻瀆。

          05. 節約糧食看起來只是個人的小事,但乘以14億人口,就是天大的國事。

          06. 節約糧食,不僅是對社會資源的珍視,也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還是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

          07.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我們不得不正視“兩個中國”:一個是跨越發展、越來越富足的中國,一個是依然有大量困難群眾的中國;一個是克勤克儉奮斗前行的中國,一個是惰性滋長耽于享樂的中國。如果能看到這“兩個中國”,你就明白了大力倡導節儉之風的時代意義。

          08. 要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離不開每個個體“起而行之”。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一粥一飯省起,真正走向“關心糧食和蔬菜”的詩意棲居。

          “節約糧食”話題作文

          學會這兩種套路,議論文不再無話可說

          寫作文時無話可說,是困擾許多同學的一大難題。

          題目審清楚了,立意也確定了,但總是幾句話就把事情說完了,數一數離800字還很遠,最后只能東拉西扯,硬著頭皮去湊。

          這樣寫成的作文怎么可能得高分?

          總結了兩種寫議論文的套路。

          按照這兩種套路來寫,不僅字數容易湊夠,而且寫成的文章會有一個清晰合理的結構,不會因為東拉西扯而讓人感覺是一團亂麻。

          這兩種套路說起來很簡單,可能不少同學有意無意中也用到過,就是“分論點法”和“正反論證法”。

          分論點法

          先說“分論點法”。


          作文開頭用一到兩個自然段來亮出總論點,也就是你的核心立意、核心觀點。

          如果是材料作文,需要先簡要引述題目中的材料,然后再亮明你的觀點。

          然后就是作文的核心部分,從總論點中分解出若干個分論點,依次進行論述。

          最后再用一到兩個自然段進行總結,當然,一般來說,在作文的結尾處還要寫下你的愿景和呼吁。

          作文整體上呈“總——分——總”這樣一個布局。

          ▲ “正反論證法”思維導圖

          下面還是以“節約糧食”這個話題為例,改用“正反論證法”來寫,看看是什么效果。

          為了便于大家對比,作文的起首和結尾與上一篇完全相同,只是在核心論證部分采用不同的方法,請大家辨別其中的異同。

          寫作示范

          天地“糧”心,杜絕“剩”宴


          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民在“站起來”的基礎上實現了“富起來”。可是就在全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奢侈浪費的現象也隨之產生。君不見,大江南北的各種酒樓食肆、餐廳廚房,每天都有大量的剩飯剩菜被隨意丟棄,白白糟蹋。據統計,在中國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人一年的口糧,這個數字真是讓人觸目驚心。

          (交待背景,相當于材料作文中的引述材料。)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國家發出了“節約糧食”的號召。但是有人對此心存疑問:既然我們已經“富起來”了,還有節約糧食的必要嗎?筆者認為:不僅有必要,而且非常必要。

          (亮出總論點:節約糧食非常必要。)

          古話說得好,“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節約糧食不單是對社會資源的珍惜,也是對他人勞動的一種尊重。盛在我們碗里的每一粒米,都經歷過插秧、除草、收割、加工、運輸、烹制等諸多勞動環節,如果你能明白其中的艱辛,又怎能忍心把它們隨意倒掉?

          (用名言警句進行正面論證)

          北宋名臣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讀書時一位好友見他的伙食太差,便讓家里送飯時給他捎上一份,可是卻被范仲淹婉言謝絕了,“我多年吃粥已經習慣了,如果驟然吃上你送來的美味佳肴,以后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么能行呢?”范仲淹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后來他一度出將入相,位極人臣,但是節儉的作風從未丟棄。范仲淹在晚年時回顧自己的一生,曾經留下一句話:“老夫平生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他的這句話值得我們每個現代人仔細品味。

          (用事例論據進行正面論證)

          李商隱有詩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如果我們不把“舌尖上的浪費”當作一回事,久而久之,必然養成奢侈浪費的生活習慣,往小處說,可能會讓一個家庭陷入經濟窘境,往大處說,可能還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國運。因為浪費糧食看起來只是個人的小事,但乘以14億人口,就可能成為天大的國事。

          (用名言警句進行反面論證)

          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中華飲食文化之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費”則呈現了一種丑陋的飲食觀,前者帶給我們的是自豪,后者只會讓我們臉紅。人民日報曾經報道:一行中國人在德國一家餐廳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飯菜,被罰款50馬克。餐廳工作人員解釋道,“雖然吃飯花的是你自己的錢,但資源是社會的,誰都沒有理由浪費。”這樣的處罰理由讓當事人無話可說,這樣的事例值得每位國人引以為戒。

          (用事例論據進行反面論證)

          綜上所述,珍惜糧食、杜絕浪費,不僅是對社會資源的珍視,也是個人品德修養的體現,我們都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馬上行動起來。

          (總結觀點)

          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一粥一飯省起,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堅決不讓盛宴變成“剩”宴,因為糧食來之不易,源自天地“糧”心。

          (發出呼吁)

          相關推薦:


          高考作文新聞匯總


          2021八省聯考作文:銘記歷史迎接挑戰十

        [標簽:高考作文 熱點題目 作文素材]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關鍵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又爽免费| 高清毛片免费看|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 五月婷婷激情网|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捅| 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午夜爽爽爽视频| 顶部自由性别xx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中文字幕网站在线观看| 本子库里番acg全彩无遮挡|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美团外卖猛男男同38分钟|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97049.com| 婷婷久久五月天|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免费观看|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短文d| 韩国r级春天在线无删减|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jux434被公每天侵犯的我|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 波多野结衣bd| 公车上的奶水嗯嗯乱hnp|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ak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欧美18videos极品massage|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精品卡2卡3卡4卡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黄网站在线播放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