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育部規定高招錄取禁止男女有別
2021-02-23 13:17:10網絡整理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除軍事、國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專業)外,高校不得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這一情況在江蘇高校中是否存在?就此展開了調查。
為平衡性別比例,9年前分數線曾“男女有別”
如今的高考考生也許不知道,在多年前的高考中,高校的錄取分數線一度“男女有別”。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被曝出提前批小語種在京招生中,對于男生和女生設置了不同的分數線:文科的男生分數線為601分,女生分數線為614分,女生比男生高出了13分。國際關系學院在海南的提前批院校面試最低分數線,男生668分,女生715分。
“男女有別”的原因,教育部在2012年的一次官方回復中這樣解釋:“出于國家利益的考慮”,為了滿足某些工作或專業領域的人員培訓需求,“一些大學可能會適當調整男生和女生的招生比例。但是學校需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示……”
針對這一問題,不少公益人士相繼采取行動。這一行為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視,2013年5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其中,“杜絕錄取歧視”也被寫入新版規定。教育部強調,高校不得擅自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取女生或者提高對女生的錄取要求。新規指出,除軍事、國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專業)外,高校不得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
“男女有別”現象現如今得到大幅度緩解
2013年以后,部分高校的錄取分數線不再“男女有別”。這一變化不僅讓高校的女生比例上漲,同時還無形中抬高了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北京語言大學招辦負責人2013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在往年招生計劃為30人的情況下,能錄取到18名男生,而2013年只錄取了13名男生。“由于在錄取過程中男生的分數會相對低一些,沒有了男女生比例限制,也使得高分女生能最終被錄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錄取分數線。往年,北語小語種錄取分數線只高出一本線十幾分,而2013年則高出了50多分。”
伴隨著教育部規定的逐步完善及高校招生專業、錄取規則的不斷調整,高校錄取時“男女有別”現象現如今得到大幅度緩解。記者查閱多所高校的招生簡章發現,絕大部分高校并未在招生簡章中標明男女生錄取比例,只有個別高校的訂單班/專業對于性別有一定的限制。
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布的2021年飛行技術專業招生簡章,在“報名基本條件”中注明,考生性別要求為男性,外語語種為英語。南航招生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的飛行技術專業是“訂單式培養”,該專業招生性別要求及語種規定是用人單位為適應行業及崗位的特殊需要而制定的。因此相應的航空公司在“下單”時會提出明確的需求。
同樣訂單式培養的,還有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軌道類專業。有著華東地區軌道交通人才培養“黃埔軍校”的美譽,學生就業時完全“不愁嫁”。但記者注意到,學校在發布軌道類專業的簡章時,多加了報考提醒。如地鐵訂單班,“根據崗位工作性質,地鐵訂單專業均適合男生填報,建議女生慎重填報。”南鐵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說明是對考生的報考提醒和建議,考生需在充分考慮就業需求的情況下,對自己的未來作出規劃和選擇。
就業市場應進一步打開思路
“訂單班對于男女生錄取比例的要求,和教育部的政策也不算違背,訂單式培養,這是特殊專業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高校努力做到了錄取無歧視,但在就業市場上,“只限男生”的情況依然存在,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仍存在“春秋筆法”,間接表達“只收男生”。如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在高校就業網上發布的2021屆畢業生招聘公告中,倉儲物流類和車輛駕駛類崗位,對于應聘學生的身高要求中寫明“男170cm以上”。而運營管理類、通信信號類、機自檢修類崗位,則分別寫明了男女生的身高要求。
一位從事過多年招生就業工作的專家表示,解決“性別歧視”,不能只靠著招生這一“源頭”來“防微杜漸”,應該是招生和就業“齊頭并進”來努力。“社會需要教育公平,但教學也無法完全置就業于不顧,兩者很難兼顧。因此,用人單位在制定崗位標準時,應該解放思路,一視同仁,給女生更多的求職機會。教育對就業的‘迎合’其實有本末倒置的嫌疑,就業市場對教育的進一步打開,才會呈現出更加欣欣向榮的圖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