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院校考或在7月中旬舉行
2020-04-02 20:27:29網絡整理
4月初,美術類高校終于陸續開始公布藝考方案,從中央美院等已經公布的院校方案大約可以明確,美術理論類專業將直接按高考成績錄取,造型藝術、中國畫、設計等專業將以聯考成績作為初審,初審合格后參加高考后的校考,書法專業多單獨列出在高考結束后進行校考。而校考也將高考結束后2周內,也就是7月中旬舉行。
截止澎湃新聞發稿前,中國美術學院暫未公布校考方案。
自今年1月疫情發生以來,需參加藝術院校校考的考生和家長就處在一種忐忑之中,1月底各大院校公布校考推遲后就暫無消息,直至3月12日,教育部明確,原則上2020年高考前不組織現場校考,并鼓勵高校采取非現場考核方式。
如何既最大限度減少因為招生考試而產生的人員聚集情況,又充分滿足高校對于人才選拔的差異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為選拔方式變化過大引發的考生及家長的質疑?這些都成為了疫情之下,藝考必須考慮的因素。
此后,部分高校擬取消部分專業校考,將采用省聯考成績或高考成績作為入學標準,戲劇音樂類的高校也明確初試采用“網絡面試+線上提交視頻”方式;3月31日,教育部宣布今年高考時間推遲一個月;在宣布推遲校考2個多月后,4月初,各美術類高校也終于公布了藝考方案,部分需要校考的專業將在高考結束后2周內舉行。
聯考成績成為錄取依據之一,部分專業高考后校考
中央美術學院本科招生專業考試方案調整公告
4月2日,中央美術學院公布了2020年校考方案,針對不同專業特點,采取不同的應對之策。其中造型藝術、中國畫、藝術設計、城市藝術設計專業采用各省美術與設計類聯考(下簡稱“聯考”)成績進行專業初審。初審合格的考生于高考結束后的兩周內參加學校組織的復試。
實驗藝術、書法學專業學校將單獨組織專業初審,初審合格的考生于高考結束后的兩周內參加學校組織的復試。
建筑學則使用聯考成績,聯考合格的考生將按照2020年高考文化課相對成績排序錄取。美術學、藝術學理論專業按高考成績排序錄取。
從目前已經公布的院校看,西安美院也在高考結束后進行美術學類、設計學類專業校考,設立鄭州、蘭州、沈陽、長沙、西安5個考點。書法學專業增加非現場初選,通過提交視頻及紙質作品等方式篩選出200名考生,并在高考后在西安考點組織校考。美術理論類則不組織校考。
西安美術學院微信公眾號上公布的校考方案
景德鎮陶瓷大學在已經完成校考的省(市、區),在獲得相應省級聯考合格證的前提下,使用專業校考成績作為專業成績,尚未組織校考地區的考生統一使用相應地區的聯考成績。此外,書法學專業將在高考結束后進行專業校考。
清華大學雖然尚未公布,但此前也表示也考慮將學生的美術類省聯考成績等作為初選條件,學生通過初選后,再在高考后組織校考。截止發稿,中國美院、湖北美院等暫未公布校考方案。
變化的備考順序,考學生也考院校
藝術類院校校考都安排在每年的1月和2月,對于大多數有志于參加校考的考生,都會在聯考結束后參與校考專業的集中培訓,直到校考結束之后再全力進行文化課的學習;而今年這個順序發生了變化,先進行文化課學習參加高考,再進行藝術類專業的校考,這就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學習節奏,讓考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根據現在公布的方案,高考結束到校考開始僅有大約5天的準備時間,讓考生回復專業狀態。
繪畫是一個“熟能生巧”的功課,這就導致了現階段雖以文化課學習為主,但專業不可丟。且因高考的推遲,這種狀態將持續五個月。而在7月8日高考后,極短時間的準備,馬上參加校考,這種瞬間轉化對考生也是不小的考驗。
而且原本高考前,考生校考的專業成績和名次均已公布,且高考的成績也可通過過往模擬考等大約知道區間,這讓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可有的放矢,而如今順序的顛倒也讓志愿的填報變得難以下手。加之明年一些省市的高考政策會有些許微調,這讓原本預備“背水一戰”的考生更為艱難。
其中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八大美院”,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招生人數約為1萬人。而按原計劃30余所院校的美術校考預計將發出9萬張合格證,這大約可知受影響的考生。而在當前的狀態下,推動藝術專業平行志愿的實行,可最大限度減少線上考生掉檔,維護考生權益和考試公平。
一場原本有經驗、懂“戰術”的藝術類高等學校入學考試,成為了一次無過多經驗可參考的應急之舉,應考的是考生,也是院校。
如何控制校考規模、提升考試效率、嚴格招生管理,并推動高校招生體系科學化規范化建設?并在這樣的框架下,招到合適的學生,避免專業過硬但文化不夠好的考生“漏網”,也成為了院校的考題。
而在當前的形式下,仍然有許多藝術類院校決定在高考后繼續進行校考。可見校考對于藝術類高校的專業性人才選拔,還是十分有必要的。畢竟藝術教育并不只是產業,在這其中還有誕生藝術家的可能。
重視聯考、高考成績對藝術類招生是否有好處?
在今年這一特殊時期,各省(市、區)的“聯考”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和一種參照。而事實上早在2019年初,教育部公布藝考政策稱,2020年起除了“30+15”外,不再組織美術校考,2020年涉及美術校考的主要集中在37所高校。
而因為疫情的影響,僅存的37所校考高校中部分專業還將參考“聯考”的成績。這也讓“聯考”的地位再次提高。聯考的科目為素描、速寫和色彩三科,這是繪畫訓練中基礎的三科,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應考生的基礎。
有一些觀點認為,這三科與校考科目存在較高的一致性。而且“聯考”在總體方案設計、命題、評分標準、試卷評閱、質量監控就嚴格把關,在考試組織的專業化方面,使得聯考更加公平公正。同時,各省市的聯考還可以緩解考生在過年后的“趕考季”奔波于省際間高校的困擾,以解決藝考過熱和效率低下的難題。
然而,一些考生卻并不這么認為,澎湃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選擇在省際間奔波參加校考的學生其志愿是進入“八大美院”等國內藝術頂尖院校,而且并非只是在藝考背著畫具各處趕考,他們往往早已駐扎在美院附近的畫室參加考前集訓班,其中部分學生甚至駐扎幾年,一考兩三年,只為進入夢想的學府。如果他們放低“追求”,或許第一年就可以通過聯考進入一個相對普通的藝術院校,所以并不把“聯考”作為主攻目標,而如今一些院校將聯考成績作為初選,也讓部分考生始料未及。
而從藝術學校的層面,也希望學生更為專業,能在進入各系之前就對所學專業有所了解。而如果只是考素描、速寫和色彩,或可能導致部分學生以“應試之法”入學,導致國畫系學生沒有拿過毛筆、設計系學生不會用馬克筆,看似與聯考三科最對口的油畫系學生以還以色彩的觀念畫油畫,這也導致了大一專業課成為了藝術普及課。
為此,校考除了考素描、速寫和色彩外,還會加試專業,除了國畫系山水專業以古代詩詞為題作畫、人物專業考水墨人物外,中央美院設計學院2015年設計學院的一系列如“轉基因魚”“鮑勃·迪倫《答案在風中飄蕩》”“幸福指數”“我的群體/我的有趣時代”等考題也直接影響了人才識別角度,讓考試不再只是應試教育,而重視學生多領域的探索,對未來培養更多學科領域理解的考生奠定了基礎素質。
總體來說,目前不同學校推出了不同的方案,但對文化課要求越來越高,是個普遍的大趨勢。
以往,對藝術類考生的專業素質考察更為側重,但對于與人文素養、綜合素養考察的不夠。而現在,越來越多院校開始關注考生的整體人文素養,其實這也從某種程度在彌補藝術教育的一些短板和弱項。而到了今年高考后迅速進入校考模式,雖為無奈之舉,卻也被認為是中國藝術專業考試的一次變革,也是中國藝術教育面臨的轉型。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