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政治知識點 > 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選擇題必背知識點總結(2)

        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選擇題必背知識點總結(2)

        來源:網絡整理 2020-02-26 20:06:45


          5.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是黨依法執(zhí)政的重要體現。

          6.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7.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

          8.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

          9.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親密友黨。

          10.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1.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

          12.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組織上是獨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政治地位上,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13.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14.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15.人民政協(xié)是中國人民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16.人民政協(xié)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第七課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1.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2.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3.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4.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5.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fā)展,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6.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以國家統(tǒng)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7.積極引導宗教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第八課走進國際社會

          1.主權作為國家統(tǒng)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對內至高,對外獨立)

          2.中國作為聯(lián)合國的創(chuàng)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守《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lián)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

          3.國際關系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等。

          4.國際關系的形式也是多樣的,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其基本形式。

          5.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6.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7.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8.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第九課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

          1.和平面臨的最大問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干涉主義。

          2.全球發(fā)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

          3.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解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問題的主要障礙。

          4.為了和平與發(fā)展,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國際新秩序。

          5.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6.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8.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9.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10.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一、人民——國家的主人1.政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jiān)督權2.政治義務: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二、政府——行政機關1.依法行政2.科學、民主、依法決策3.職能:管理和服務(1)保障人民民主和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4)加強社會建設;(5)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

          三、人大——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jiān)督權

          四、人大代表——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提案權、審議權、表決權、質詢權

          五、中國共產黨——中國執(zhí)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

          六、政協(xié)——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不是國家機關:參政議政、民主監(jiān)督、政治協(xié)商

          七、民主黨派:參政黨——建言獻策八、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九、村委會、居委會——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國家機關。

          3

          2020年高考《文化生活》選擇題必背55條

          第一課文化與生活

          1.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2.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

          3.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fā)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4.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

          5.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fā)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fā)展。

          6.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

          7.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

          1.文化對人的影響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文化對人的影響也不都是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的,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

          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核心和標志。

          3.優(yōu)秀的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2.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4.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5.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tài)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6.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7.文化傳播的途徑:商業(yè)貿易、人口遷徙、教育。

          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fā)展

          1.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中國古代建筑,是展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標志。2.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3.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鮮明的民族性、繼承性。

          4.繼承是發(fā)展的必要前提,發(fā)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fā)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5.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fā)展。

          6.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fā)展方向。

          7.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chuàng)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第五課文化創(chuàng)新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動力。

          2.文化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3.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chuàng)造的主體。

          4.文化創(chuàng)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社會實踐,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基本途徑。

          5.守舊主義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封閉主義即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

          6.民族虛無主義即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歷史虛無主義即根本否定傳統(tǒng)文化。

          7.推動社會實踐的發(fā)展,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chuàng)新的根本標準。

          8.推動文化發(fā)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chuàng)新。

          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

          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3.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4.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5.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

          1.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

          2.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3.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包括創(chuàng)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的偉大民族精神。

          4.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tǒng)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應對世界范圍相互激蕩的各種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6.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第八課走進文化生活

          1.人們對文化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發(fā)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2.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

          3.大力發(fā)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第九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

          1.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2.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4.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

          5.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代時代條件,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

          6.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7.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

          8.我們的文化自信,來自對時代發(fā)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意識形態(tài)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fā)展道路,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至關重要。

          9.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促進我國藝術發(fā)展和科學進步、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項基本方針。

          第十課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2.當代中華文化的“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關鍵是高舉理想信念的旗幟。

          4.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4

          2020年高考《生活與哲學》選擇題必背87條

          專題一物質和運動

          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2.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3.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

          4.離開物質談運動是唯心主義觀點,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的觀點。

          5.規(guī)律不能被改變、消滅、創(chuàng)造。

          6.人可以創(chuàng)造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但不能創(chuàng)造物質。

          專題二物質和意識

          1.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具有決定作用,意識具有反作用;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2.意識既可以正確反映客觀存在,也可以錯誤反映客觀存在。

          3.意識是人腦在客觀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著這種反應是被動的反映,而是能動的反映。

          3.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4.正確的意識和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5.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沒有人腦就沒有意識。人工智能本質上是對人腦的模仿,不具有主觀能動性。

          6.物質可以脫離意識而獨立存在,意識必須依賴于物質。

          7.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具有目的性、主動創(chuàng)造性、自覺選擇性。

          8.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發(fā)展起阻礙作用。

          9.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

          10.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11.人可以通過實踐把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

          專題三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1.實踐決定認識。

          2.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個: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3.實踐和認識的主體都是人。

          4.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科學理論都不能成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

          5.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認識的目的。

          6.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

          7.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能動性、客觀物質性、社會歷史性。

          專題四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

          1.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2.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謬誤。

          3.真理的具體的,不能推翻真理,但可以超越真理。

          4.認識有多個,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觀性。

          5.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

          6.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7.認識并不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huán)運動,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8.實踐—認識—實踐......量變—質變—量變......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

          9.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人類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專題五聯(lián)系觀

          1.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有條件的,任何事物都處在聯(lián)系之中,但并非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lián)系。

          2.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lián)系建立新的聯(lián)系。

          3.聯(lián)系具有多樣性,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4.聯(lián)系具有客觀性,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lián)系都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lián)系不等于主觀臆造的聯(lián)系。

          5.整體的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6.我們應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而不是立足的局部。

          7.關鍵部分的功能甚至對整體的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專題六發(fā)展觀

          1.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構成了事物的變化和發(fā)展。

          2.發(fā)展具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fā)展,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運動變化才是發(fā)展。

          3.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發(fā)展的途徑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

          4.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現的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具有強大生命力、遠大前途的事物。

          5.新事物必將戰(zhàn)勝舊事物。

          6.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專題七矛盾觀

          1.矛盾雙方是具體的、多種多樣的,不能把矛盾雙方簡單理解為好不好、優(yōu)點與缺點。

          2.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3.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但不能由此認為矛盾越多越好。

          4.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5.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6.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矛盾。

          7.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

          8.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10.解決矛盾并不是消滅矛盾。矛盾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但可以被解決。

          1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12.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14.主要矛盾——改造世界,解決問題:重點、中心、關鍵、突破口。

          15.主要方面——認識世界,評價事物:主流、性質、主體

          16.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決定事物的性質。

          專題八辯證否定觀

          1.辯證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fā)展自己。

          2.辯證否定是發(fā)展和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是新事物產生和促進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

          3.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4.創(chuàng)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chuàng)新就要有批判和發(fā)展。

          5.創(chuàng)新要求否定,并不是否定一切。

          6.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

          7.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專題九歷史觀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的變化發(fā)展與社會存在的變化發(fā)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只有先進的社會意識才對社會發(fā)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3.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

          4.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

          5.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fā)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6.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7.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8.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創(chuàng)造者。

          9.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黨的生命線和根本的工作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10.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

          專題十價值觀

          1.人的價值就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2.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

          3.正確的價值觀對人生與社會起著促進作用。

          4.價值觀具有主體差異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但并不是說不同的人價值觀一定不同。

          5.價值觀對人生起導向作用,但不起決定作用。

          6.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7.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8.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收藏

        相關推薦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ledzixu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 中国一级毛片录像| 日韩精品有码在线三上悠亚 | 欧美白人最猛性xxxxx欧美馆|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最近最好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午夜精品视频5000|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东京热人妻无码人av| 日韩欧美亚洲天堂| 亚洲成在线观看| 男彩虹用的app小蓝| 国产ts亚洲人妖| 91se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m|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波多野结衣教师系列5|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里番库全彩本子彩色h可知子| 外国毛片大全免费看|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好紧我太爽了再快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自由自在| 欧美性色19p|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欧美| 鲁啊鲁阿鲁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成人性开放大片| 久久国产亚洲电影天堂| 榴莲下载app下载网站ios|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蜜柚最新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