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每日一題:求索真理的歷程
2020-02-21 15:57:02網絡整理
一、“狂”做真題
1.(2019·新課標全國卷Ⅱ)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青年要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這一論述蘊含的認識論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經驗的認識是真理性認識
②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具有直接現實性
③時代和實踐為認識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需要
④實現認識與實踐的統一需要不斷提升主體素質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9·浙江4月)入侵物種水花生的蔓延導致洪湖水質惡化、魚蟹死亡。在相繼使用物理和化學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敗后,當地政府在專家組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決定引進專食水花生的葉甲,終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這表明()
①具體的實踐水平限制了人們的認識
②不成功的實踐也能推動人們的認識
③實踐可以確定真理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④事物的發展程度制約了人們的認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2018·天津卷)霍金以其“黑洞理論”聞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獲諾貝爾獎。有諾貝爾委員會委員認為,原因在于霍金這一理論還沒有得到驗證;霍金也承認是因為他的黑洞蒸發還沒有被觀測或者被實驗所證實。這說明()
A.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C.認識的真理性必須由實踐檢驗
D.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
4.(2018·江蘇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各類新型地圖產品層出不窮,從事地圖服務的單位也由傳統的地圖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導航電子地圖服務提供商、互聯網企業等延伸,迫切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加以修訂。材料告訴我們()
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可以變觀念為現實D.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5.(2018·江蘇卷)2017年11月,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了兩只獼猴。很多人都以為,這項技術的突破并不大,因為22年前,美國已經誕生了克隆羊。但實際上,當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術,而中國科學家采用的則是更為先進的體細胞克隆技術。由此可見()
A.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
B.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真理才不會被推翻
C.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到條件的局限
D.客觀事物本質的暴露和展現需要一個過程
6.(2018·海南卷)馬克思、恩格斯在《〈共共產黨宜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上述論斷說明的認識論道理有()
①認識的真理性依主體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②認識的真理性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制約
③真理性認識能夠經受住不斷發展著的實踐的檢驗
④真理性認識只有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推動實踐發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8·新課標全國卷Ⅲ)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認識論看,提出上述創新性重大論斷表明()
①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化
②改革發展的實踐的自覺性、創造性不斷增強
③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可以超越具體條件的限制
④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用新認識否定、代替已有認識的過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17·新課標全國卷Ⅰ)某科技創業園區創建了集創業者、專家等多種資源于一體的創新平臺——“零工社區”。各類專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決創業者提出的問題,創業者通過與專家交流,獲得信息資源,把創新思路轉化為產品,提高了創業成功率。“零工社區”推動創新創業發展得益于()
①專家及時回應和解答創業實踐中的新問題
②創業者用直接經驗檢驗專家的間接經驗
③專家及時把創業者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的理論
④創業者善于把創新認識轉化為創業實踐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17·新課標全國卷Ⅱ)2016年9月,袁隆平領銜的超級雜交稻第五期攻關項目第二次測產驗收在湖南某地進行,攻關品種“廣湘24S/R900”的測產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未能通過驗收。面對失敗,袁隆平坦然接受。這一事例反映的認識道理是()
①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②認識主體對于獲得真理性認識沒有影響
③不成功的實踐對認識的發展沒有價值
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實踐和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7·新課標全國卷Ⅲ)恩格斯指出,認識中“不僅每個已經解決的問題都引起無數的新問題,而且每一個問題也多半都只能一點一點地、通過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幾百年時間的研究才能得到解決”。對這種認識現象的合理解釋是()
①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
②認識的局限性意味著達不到真理性認識
③真理與謬誤的轉化使認識呈現為封閉式循環運動
④認識對象、認識主體和實踐的無限發展導致認識的無限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狂”做好題
11.2019年4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與“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團隊共同發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真實形像。此次發布的黑洞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essier87中心的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該圖像的許多特征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完全一致,通過研究這個圖像,人類將揭示出黑洞這類天體更多本質。這進一步佐證了()
①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是探索真理的目的
②科學實驗活動的內容和水平具有社會歷史性
③人類已完成對黑洞從假想到本質的認識飛躍
④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繼承和超越已有認識的過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公布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張黑洞照片。科學家通過分布全球的觀測點組成一個口徑如地球大小的虛擬望遠鏡一一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歷時10余年,成功“捕獲”黑洞的影像。這是人類獲得的關于黑洞的第一個直接視覺證據,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這反映出()
①科學實驗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②人的認識器官拓展了認識的深度和廣度
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④對黑洞的正確認識驗證了自然界的物質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2019年3月10日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6C”衛星發射升空。至此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第300次飛行任務。資料顯示,長征火箭從第一次發射到第100次發射用了37年,從第100次發射到第200次發射用了7年,從第200次發射到第300次發射僅用1年多時間。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歷程表明()
①實踐推動人們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認識運動具有反復性無限性
③人的認識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④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2019年1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啟動56網絡VR實時制作傳輸測試,為春晚長春分會場5G直播應用提供技術驗證與準備。這是我國首個5G媒體應用實驗室維1月13日成功實現5G網絡4K超高清電視傳輸后在推動5G新媒體平臺建設方面的重大突破。這表明()
①真理有反復性和無限性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③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④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19年4月10日,全球六地同時發布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攝的首張洞照片,長久以來人類關于黑洞的探索,在這一刻終于得到影像印證,這也拉開了黑洞天文學新時代的序幕。人類對黑洞的探索,印證了()
①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②認識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
③科學家對黑洞的認識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人們對同一確定對象的認識往往只有一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某省教育廳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評價機制,要求各學校每學年在寒暑假及平時的小長假集中安排研學旅行活動。對此有些家長表示支持,認為研學旅行很有意義,但也有部分家長擔心,若是“走馬觀花”式的研學旅行,怕是會變成“只旅不學”。材料說明。()
①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多個真理性認識
②認識的差異根本上來自于實踐的差異性
③人們的實踐水平決定著人們的認識水平
④受主客觀因素影響,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三、“狂”做新題
17.2019年6月26日,嫦娥四號巡視器完成喚醒設置,進入第7月晝工作模式,按規劃路線開展科學探測活動。這次自主喚醒標志著中國的技術水平已經超越先進國家,表明中國的航天科技又邁進了一大步。這體現了()
①尊重客觀規律是技術進步的前提條件
②意識能動性是改造客觀世界的可靠保證
③航天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
④科學實驗是人們改造主客觀世界的活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2019年4月10日,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正式公開發布。在此之前,天文學家們通過各種間接證據表明黑洞的存在。而此次項目,是由全球200多名科學家歷時兩年,通過各地天文望遠鏡組成的望遠鏡網絡,收集并整合的黑洞圖像數據。這無疑是黑洞研究史上的重要一步,人類對黑洞研究也將邁入一個新的階段。由此可見()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②科技領域的先行先試是社會進步發展的直接動力
③認識具有上升性,對黑洞的認識是圓圈式的循環運動
④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具有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習近平希望文藝界和社科界深刻反映70年來黨和人民的奮斗實踐,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的依據在于()
①中國理論源于中國實踐,中國實踐是為了構建科學的中國理論
②中國理論堅持了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③中國理論決定中國實踐的方向
④中國理論是在中國實踐中孕育形成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9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6部門聯合發文,要求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的宣傳中使用“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愈”等宣傳用語。對于近視的原因,科學研究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弄清楚,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尚不能治愈。這說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②對事物的正確認識總是因人而異
③人的認識程度影響人的實踐水平
④人們在否定以前認識的過程中接近真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