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關鍵詞”知識點歸類梳理 (12)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0-02-17 14:40:22
一、基礎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一切事物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人腦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事物的相對靜止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
◇實踐是人類認識的基礎。
◇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基礎上作出的。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二、根本、基本、重要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要求。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矛盾的觀點(實質與核心),基本觀點是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總特征)。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矛盾分析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內容。
◇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工作方法是群眾路線。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
◇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
三、途徑、方式、形式
◇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是辯證的否定。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人類美好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四、本質、實質、性質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
◇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矛盾規律)。
◇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科學的本質是創新。
五、特征、特點、屬性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意識具有目的性、主動創造性、自覺選擇性、(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
◇實踐三個基本特征:客觀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
◇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認識具有無限性、反復性、上升性。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社會歷史性。
◇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具有普遍性與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