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復習必備資料:150道極易考判斷題(含解析)(5)
2020-01-01 09:32:56高考網整理
121.植物生長素能促進植物生長是通過促進細胞的分裂與生長實現的;生長素的作用具有雙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解析:植物生長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生長,而不能促進細胞分裂。
122.頂端優勢現象、根的向地生長、莖的背地生長都說明了生長素作用的雙重性。(×)
解析:莖的背地生長不能說明生長素作用的雙重性。
123.不同種類的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種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124.植物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運輸會受光與重力的影響而橫向運輸,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極性運輸,即只能從形態學的上端向形態學的下端運輸,這種運輸是需要能量的主動運輸。
125.兩種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都不具有促進植物細胞生長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種溶液濃度過高,另一種溶液濃度過低。(×)
解析:根據生長素促進植物細胞生長的作用曲線可知兩種不同的濃度生長素具有相同的促進生長作用。
126.生長素、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屬于植物生長的促進劑;脫落酸與乙烯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抑制作用,屬于生長抑制劑。
127.無論是植物激素還是動物激素,對生長體的影響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
128.種群密度是種群的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與死亡率、遷入與遷出,直接影響種群密度;年齡組成預示著種群未來的發展趨勢。
129.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某動物的種群密度時,由于被標記動物經過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減小,由此將會導致被調查的種群的數量較實際值偏小。(×)
解析:標志重捕法調查某動物種群密度時,如果被標記動物經過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減小,由此將會導致被調查的種群的數量較實際值偏大
130.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某酵母菌樣品中的酵母菌數量。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室由25×16=400個小室組成,容納的液體總體積是0.1mm3。某同學操作時將1ml酵母菌樣品加入99ml無菌水中稀釋,然后利用血球計數板觀察計數。如果該同學觀察到血球計數板計數的5個中格80個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個,則估算1ml樣品中有酵母菌2.4×108個。
131.在種群的S型增長曲線中,達到1/2K值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快,達到K值時種群的增長速率為0。
132.一座高山從山腳向山頂依次分布著闊葉林、針葉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解析:一座高山從山腳向山頂依次分布著不同的自然地帶這是由于不同海拔溫度不同造成的,這種現象不屬于群落的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結構是同一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層現象。
133.一個森林中的所有動物與植物構成了這個森林的生物群落。(×)
解析:一個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及微生物構成了這個森林的生物群落。
134.食物鏈與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
135.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由自養型生物構成,一定位于第一營養級。
136.在捕食食物鏈中,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占據最高營養級的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動物。
137.食物鏈縱橫交錯形成的復雜營養關系就是食物網。食物網的復雜程度取決于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
解析:一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的種類及數量越多,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穩定性越高。
138.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就是該生態系統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139.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也就越強。(×)
解析:一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越多即種類及數量越多,食物網越復雜,抵抗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弱。
140.發展生態農業,實現物質與能量的循環利用,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項合理措施。(×)
解析:發展生態農業,實現物質的多級循環再生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項合措施。
141.對任何一個自然生態系統而言,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而不依賴于系統外的供應,但能量是逐級遞減的,且是單向流動不循環的,必須從系統外獲得。(×)
解析:物質反復循環利用是指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而不是一個生物群落中各成分之間反復循環利用。
142.負反饋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
143.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144.生物多樣性有著三個方面的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際意義以及對生態系統的重要調節功能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解析:對生態系統的重要調節功能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
145.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做到禁止開發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護森林;保護海洋生物,必須禁止亂捕亂撈。(×)
解析: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在合理利用的基礎上加強保護,對于瀕臨滅絕物種,要禁止開發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
146.在一條食物鏈中,由低營養級到高營養級推算,前一營養級比后一營養級含量一定多的指標是“能量”,而“數量”可能出現反例。
147.對于捕食鏈來說,第一營養級一定是生產者,分解者一定不占營養級,無機成分也一定不占營養級。
148.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費者不一定是動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149.生殖隔離一定導致形成新物種,不同物種一定存在生殖隔離;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進化一定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
解析:進化不一定就形成新物種。
150.熱帶雨林→溫帶落葉林→北方針葉林→北極苔原,動物多樣性依次減少,動物數量易變性依次加大,冬眠動物數量依次增加。(×)
解析: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從熱帶雨林→溫帶落葉林→北方針葉林→北極苔原,動物多樣性依次減少,冬眠數量無法確定。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