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級大學新生入學防騙攻略
2019-10-06 10:57:47網絡整理
2019級大學新生入學防騙攻略
多數騙子利用大一新生和家長對學校情況不熟悉,冒充大學輔導員、學長等,騙取財物。小招整理了幾種常見的騙局,希望考生和家長提高警惕。
騙局一:購票時謹防“李鬼”網站
案件回放:
今年暑假,大學生田某在家中上網搜索購買太原至南京的飛機票。他找了一家價格最低的網店,根據網頁提供聯系方式,與對方“客服”聯系。小田在“客服”提示下,并指定銀行賬號匯入1000余元,后發現被騙。
案件分析:
騙子在互聯網上制作了航空公司售票點網頁或克隆正規網店的網頁,有的還利用技術手段在互聯網上進行優化推廣,使非法網頁占據首頁位置。還有部分騙子出售的機票、車船票明顯低于市場價,誘惑受害人上當。這類騙術大多采用先付款后發貨方式,且付款時拒絕使用第三方安全支付平臺,一旦將錢打入對方指定賬號,騙子即取錢消失。
民警支招:
在網上訂購機票方便快捷,但一定要小心被騙。絕不能貪圖便宜,應在官方網站訂購。
騙局二:接站“老師”是騙子
案件回放:
大學新生小王前往某高校報到,在長途客車上,一名男子自稱是小王報到學校的老師,稱學校在車站安排專人接站。當長途車到站后,小王看到兩名男子高舉這所大學接待的牌子。在學校門口,一名男子聲稱因為入學手續比較麻煩,所以分頭辦理,一名男子表示要帶小王找宿舍,另外一人則向小王要走了2萬多元學費。小王仔細一看,才發現學校門口的牌子根本就不是自己要去的那所大學。
案件分析:
騙子利用新生對學校老師比較尊重,希望日后學習生活中有所關照的心理,冒充學校老師與學生搭訕,并在攀談中摸清情況。同時,安排同伙在長途車站打著學校的牌子接站。
民警支招:
學生在赴校途中,切莫盲目輕信他人,不要輕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情況。如果遇到學校的接待人員,一定要留心查看是否還有其他同學入學。進入校門時,務必看清是否確實是自己報到的學校,特別需注意的是不要將財物輕易交給他人保管或代辦繳款事宜。
騙局三:校園里也有騙子盯學費
案件回放:
入學第一天,新生小林發現學雜費交費處排起了長隊,一名自稱學校財務處老師的女子稱:根本不需要排隊,只要到學校的銀行柜員機把學費打到財務處賬戶上,憑銀行轉賬憑條就能辦理各種手續。小林跟著該女子來到了一處柜員機前打款。然而,當他拿著轉賬憑條辦理手續時,卻被告知這個賬戶和學校沒有任何關系。
案件分析:
騙子混入學校冒充學校老師、教職工、學長等,引導新生不經過排隊直接到柜員機轉賬交學費,實際上錢都打到嫌疑人自己的賬戶上了。甚至還可能會有“好心”的學長幫助提行李,實際上將受害人財物洗劫一空。
民警支招:
如果遇到好心的學長,請先驗明對方身份,在無法確定的情況下,還是自己拎行李較為妥當。
騙局四:冒充“大學輔導員”騙新生
案件回放:
某高校計算機系大一新生張某報完到后,正在寢室收拾物品。這時,一名青年男子敲門進來,自稱是輔導員王老師。王老師掏出一沓卡片,稱這是上微機課時要用的卡,里面有充值余額,上課時要用的,每節課10元。張某買了兩張,林某與趙某也各買了200塊錢的“微機卡”。當天下午,學校派老師走訪寢室,張某發現與王老師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后發現該棟寢室樓內有不少學生被騙。
案件分析:
騙子利用大一新生對學校情況不熟悉,冒充“大學輔導員”,對受害人噓寒問暖,迅速拉近雙方距離。接著,便以購買物品,銷售上網卡、校園手機卡、飯卡充值、代繳學雜費等名義實施詐騙。
民警支招:
大學新生和家長要提高自防意識,在來校報到前,應借助互聯網了解針對大學生的各類騙局,提高警惕性。新生如果遇到學校輔導員來電或見到輔導員本人,要留個心眼,應向班主任或學校核實情況,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不要發生任何經濟上的往來。
騙局五:冒充“資助者”套錢
案件回放:
詐騙分子往往會在開學前后,冒充資助工作者,以發放獎學金、助學金、生活補助等名義,引誘學生和家長上當受騙。
案件分析:
詐騙分子冒充教育部門、民政部門或某慈善機構工作人員,電話或短信學生家長或學生本人,說有一筆捐助款因為什么原因無法到賬,需要核對身份、銀行卡號等詳細信息。結果在不知不覺的引導操作下,考生或家長銀行卡內的錢被轉走。
民警支招:
無論是哪個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助,都不會要求學生在電話中告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等信息,也不會要求繳納任何費用或在ATM機和網上銀行進行操作,如有類似要求的,請先向學校老師和當地教育部門咨詢,千萬不要擅自按照對方要求操作,以免上當受騙。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