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公布(3)
2019-04-23 18:42:51河北高考
高校怎么錄取?
高校需設置選考科目要求
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自2021年起,在河北省招生的普通高等學校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的需要,科學合理設置選考科目要求。考生選考科目符合高校相應招生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的,方可報考該專業(類);沒有確定選考科目要求的招生專業(類),考生在報考時無選考科目限制。高等學校招生專業(類)的選考科目要求應提前向社會公布。
招生計劃按照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別編制
普通高校將嚴格按照之前公布的本校擬招生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并根據人才培養要求,按照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本、專科來分別編制招生計劃,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將明確到每一個招生專業中。如果某一專業既可以按物理科目組合招生,也可以按歷史科目組合招生,那么也需分開編制招生計劃。
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錄取批次
錄取批次和錄取辦法。逐步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錄取批次,自2020年起,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分為本科、高職(專科)兩個批次。增加本科批次考生填報志愿數量和征集志愿次數,最大限度滿足考生志愿填報的需求。
志愿由“專業(類)+學校”組成
自2021年起,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中,按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分列招生計劃、分別劃定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考生志愿由“專業(類)+學校”組成,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增加高等學校和學生雙向選擇的機會。
具體志愿填報和錄取辦法由省招生委員會另行制定,于2020年10月底前向社會公布。
推進高職分類考試招生改革
加快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突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考試招生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
權威解讀
從什么時間開始進行新高考?
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實行基于統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積極推進高等職業院校考試招生改革。到2021年,在我省初步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
我省高考綜合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我省這次高考綜合改革是對高考招生制度的整體設計,是一次綜合、系統、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
一是深化統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試科目、考試安排、高考成績構成、選擇性考試科目選考要求、改進招生錄取方式等;
二是調整和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堅持基礎性,突出選擇性,主要包括考試科目、考試內容、考試組織、考試對象、考試安排、成績呈現等;
三是建立和規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建立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四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
從2021年開始,我省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錄取將建立基于統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新機制,簡稱“兩依據、一參考”。
新高考怎么考?
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即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等級性考試,下同)科目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
其中,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中,考生在物理或歷史中所選擇的1門科目,滿分為10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選擇的2門科目,每科滿分均為100分,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即通常所說的“3+1+2”模式。
為什么在物理或歷史中2選1?
這樣設置的主要考慮:一是體現高校人才培養需要。普通高校、普通高中和學科專家普遍認為,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或歷史科目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專業或人文社科類專業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因此,考生在這兩個科目中選擇1門,有利于為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習奠定扎實基礎,也有利于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二是符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實際。我省各地高中辦學條件存在一定差異,將物理或歷史作為考生必選的科目之一,可以與現有師資、教室等條件有效銜接,引導不同地區、中學的學生合理選擇學習科目,科學規劃學業生涯,為進入大學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三是有利于學生多樣化成長發展。學生可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參加選擇性考試,理論上有12種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兩種學科組合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而且促進了文理交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的原則,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
同時,為了便于投檔錄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將分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兩個類別分別編制;在錄取時,也將按照選物理的考生和選歷史的考生按兩個序列分別排隊錄取。也就是說,同一名考生無法同時在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兩個隊列中排隊錄取,因此考生只能從物理或歷史中選擇1門參加選擇性考試。
新高考實施“3+1+2”模式與文理分科的區別?
“3+1+2”的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一是目標導向不同。“3+1+2”的模式既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是選擇科目組合不同。“3+1+2”的模式,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和專業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增大了考生的選擇面。而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考生選擇。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選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1種固定組合,理科考生只能選物理、化學、生物學1種固定組合。三是考試內容不同。“3+1+2”的模式中,學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考試時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試試卷完全一致。而傳統文理分科的數學考試科目,試卷的內容和難度則是有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