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 高中歷史必修二思維導圖 歷史必修2第一單元框架

        高中歷史必修二思維導圖 歷史必修2第一單元框架

        2019-04-28 22:21:11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高中歷史必修二思維導圖 歷史必修2第一單元框架

        高中歷史知識點有哪些?必修二的歷史框架圖是怎樣的?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必修二的思維導圖及框架結構,供參考!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結構圖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先秦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歷史發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

        4、正確評價春秋戰國期間的兼并戰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和完成春秋戰國以來的歷史發展趨勢)。

        6、戰國時封建經濟發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和商業)。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說明:先秦時期多年未出大題,一定要注意復習到位,特別是百家爭鳴,春秋戰國的社會發展趨勢。此階段也可以和秦漢或者明清時期結合起來考察。

        秦漢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并、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領先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隋唐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封建國家的分裂走向統一;中央集權的加強;多民族政權的對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應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榮。

        1、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積極消極影響。

        2、正確看待兩宋和遼、西夏、金之間的和與戰。透過現象看本質。

        3、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和作用。正確評價。

        4、宋、遼、夏,宋金對峙圖,契丹,黨項,"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歷史地位(大統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對西藏和臺灣的管轄。

        7、三大發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學成就,理學,宋詞、元雜劇。

        說明:此階段學習的重點一是中央集權的加強;一是民族關系;一是從宋太祖到王安石變法的內在聯系;一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明清

        明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的由盛轉衰

        1、明清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的原因、措施、實質。八股文,軍機處。

        2、明清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表現,中西萌芽后面臨的不同經濟、政治、外交、思想環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對資芽的阻礙。

        3、理解一條鞭法和地丁銀制度。

        4、辨證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響。把其與新航路的開辟做比較。

        5、明清歷史發展最突出的本質趨勢在經濟、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對外交往的新情況和外交變化。

        7、識記清朝前期鞏固多民族國家、捍衛主權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門問題,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統一臺灣。

        10、黃宗羲的政治、經濟主張的背景,評價。與商鞅、韓非、董仲舒的比較。

        11、科技和文化領域的雙重性和兩面性。小說,民主思想,總結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學繁榮科技落;總結居多創新弱;專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減少轉為弱勢文化。)

        12、辨證看待康乾盛世與封建社會沒落的關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國歷史上對東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臺灣的管轄。

        說明:此階段應注意:統一,資芽,沒落,鞏固。

        總之,一部中國古代史,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長期處于世界領先位置。統一與分裂,治世與亂朝,融合與隔閡,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閉…,耐人尋味。

        中國近代現代史

        自1840年到2000年的中國是充滿著急劇變化的一百六十年。這一百六十年可分為兩個歷史時期: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會階段,是一個世紀的屈辱,抗爭和探索;1949年以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半個世紀的曲折探索。

        1840至1949年又可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1840-1919年是:

        (1)資本主義列強此消彼長變換各種手段勾結中國的反動勢力變中國為半殖半封社會,并扶植反動勢力不斷深化這一統治秩序的歷史。

        (2)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為求得民族獨立,國家民主和經濟富強同國內外的反動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并且在斗爭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國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階級的師夷論,洋務論;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方案;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改良維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各個派別的斗爭和探索盡管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皆歸于失敗,但都作出了相應的歷史貢獻,而且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寶貴的財富。

        (3)在中國半殖半封的夾縫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艱難曲折地產生和發展著,為中國革命史的深刻轉折提供著經濟,階級和思想條件。

        1919-1921年由于內外多種因素的作用,中國革命迎來新的曙光,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中國共產黨歷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曲折斗爭,終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這就是“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這其中中共經歷和外部敵人與內部左右傾的斗爭,不僅完成了革命任務,而且把馬列主義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列毛的正確理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裝斗爭方法,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會主義前途邁進---這就是毛澤東思想。武裝斗爭,統一戰線和黨的領導是我黨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中心問題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國民大革命中開始萌生,土地革命時期形成,在抗日戰爭時期完全成熟,解放戰爭時期達到高度嫻熟的程度。實踐證明其確實是我黨革命斗爭的結晶。

        如果說建國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獨立史,那末建國后就是建設史,是經濟史,是求富強史。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由開局不錯,到誤入歧路又到撥亂反正,成績輝煌的歷史。總的內容就是建國前曲折探索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思想)贏得獨立;建國后曲折探索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鄧理論)走向富強。建國后的歷史四個階段(考試說明將其合成三個階段,即56-76年合為一個階段)。

        (1)1949-1956總的來說我國是處于一個過渡的社會階段-即新民主主義社會。有前后聯系相承的兩個轉變:

        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會形態轉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上由半殖半封的殘破經濟轉為多種所有制并存發展得到恢復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買辦的獨裁政權轉為中共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政協代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角色。53-56是由新民主主義社會改造為社會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時期。經濟上經過三大改造由多種經濟并存到公有經濟占據統治地位,工業化開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和憲法的頒布標志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1956-1966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進的十年。總的來說成績為主。但左的錯誤逐漸占據上風-最終演變成十年文革。

        (3)1966-1976年的文革內亂時期,注意同極左斗爭的內容。

        (4)1978年全面撥亂反正,實現了全方位的偉大歷史轉折,在2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偉大成就。

        [標簽:復習指導 高考備考]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在线最新永久免费| 一级特黄特色的免费大片视频| 男同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首页123|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新婚之夜性史观看|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 韩国r级2020年最新| 国产高跟踩踏vk| 一级美国乱色毛片|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爱情岛论坛|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情xo亚洲色xo无码| 第一章岳婿之战厨房沈浩|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1区2区3区产品乱码免费| 好吊妞视频haodiaoniucom|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xxxx18动漫|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十七岁日本高清电影免费完整版|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 黄软件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2020| japanese性暴力|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亚洲精品第二页| 真正全免费视频a毛片|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 香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500福利视频导航|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道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