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提檔線上考生專業“零調劑”
2019-05-08 20:46:56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北京大學(本部)2016年在京本科一批錄取工作日前結束。今年北大在京理科錄取線678分,文科錄取線673分。北大在專業投放方面充分滿足考生意愿,再次實現提檔線上考生專業“零調劑”。
由于實行出分報志愿,考生只有根據分數和排名,才能定位可能屬于自己的大學和專業,這就使得填報志愿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在做一道與夢想和興趣無關的客觀題。一位北大北京招生組老師坦言:“高分考生不報熱門專業會被認為‘吃虧’,這樣的現象在其他出分報志愿省份屢見不鮮。只有讓考生放下分數,才能找回自我,而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的引導不能缺席。”
今年,北京考生和家長總體來說非常理性,更多關注考生的志向、學科的內涵與發展。因此,招生組特別注重對考生進行興趣引導和職業發展規劃,而不是對于分數的“斤斤計較”。這樣的指導讓很多考生堅定了內心的選擇。
北京市文科第一名,來自北京四中的俞笑一直想學習法學,在到北大了解了法學院學科特色、育人模式等情況后,很快就把北大法學作為心儀的目標。
北京市高考文科第六名,來自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柳雨薇在高中階段就確定了學習語言的目標,特別是在高二通過教材和入門課程初步接觸了德語后,最終決定選擇了這一專業。
來自牛欄山一中的文科考生劉新源取得了695分的成績。他對北大充滿向往,在咨詢點與專家就學科和專業選擇進行深入探討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元培學院。
由于考生在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得到了專家的專業指導,能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專業,北大也在專業投放方面充分滿足考生意愿,再次實現提檔線上考生專業“零調劑”。
出分之后,也出現了一些高分考生拿著分數反復“要價”的情況,對此招生組的老師一方面進行理性引導,另一方面也拒絕了部分考生的不合理要求。北京招生組組長許崇任說,今年北京理科680分至690分的分數段有近200人,有的同一分數上二三十人,一道選擇題的對錯就可能影響100名的排位,幾分的成績反映不出考生真正的學習水平和潛力的差距。
在今年北大一批錄取的新生中,將近40%是“博雅計劃”或自主招生認定候選人,充分體現了北大自主選拔和綜合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據了解,北大在北京的自主選拔主要通過“博雅人才培養計劃”和自主招生來實現,兩種選拔方式有著不同的定位。博雅計劃側重于選拔綜合素質優秀的考生,自主招生側重于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考生。北京市今年共有2800多人報考北大“博雅計劃”和自主招生。在初審環節,北大組織了200多位專家對每一份申請材料至少進行了三輪嚴格審核,最后經過優中選優,共有600多名考生獲得資格。
許崇任教授說:“根據多年的招生經驗,如果要以高考做大致區分的話,我們一般認為理科前600名、文科前200名都是十分優秀的考生,但是出分之后,這個區間被大幅度壓縮,這對我們多元選材提出了新的課題。”通過自主選拔,以綜合評價的方式改變“一考定終身”和“唯分數論”帶來的不確定性,才能真正實現不拘一格選人才。
北京市理科第二名,來自人大附中的季北辰是“博雅計劃”認定的優秀學生,并獲得了降至一本線錄取的政策。他興趣廣泛,認為大學本科并非是一個局限于深入研究專業知識的時期,而是一個在廣泛涉獵、深化以前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逐步明確未來方向的時期。
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2016屆數學競賽班的黃清揚,在自主招生中獲得了哲學專業降到一本線的優惠。高考成績687分的她志愿選擇北京大學哲學系。她從小就閱讀廣泛,尤其對文史具有濃厚的興趣,上初中后開始嘗試閱讀專業性更強的書目,對外國歷史文化及文學也有所涉獵。進入高中,她依然讀書不輟,并在喜愛的領域開展初步研究:諸如敦煌學、西夏學、文藝復興、希臘悲劇、拉美文學爆炸、以色列歷史及相關的猶太教文化……在參加了北大2015年哲學夏令營后,她最終選定了哲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