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24個主觀題答題模板(2)
來源:高中政治 2019-03-08 11:27:54
4.重視解決就業問題的原因與措施
(1)國家重視就業問題的原因
答題要素:社會+個人+科學發展+就業形勢+宏觀調控
①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②在我國,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③擴大就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只有解決就業問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④我國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就業問題比較突出。
⑤增加就業是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
(2)解決就業問題的措施
答題要素:國家+企業+個人
①國家
根本途徑:要大力發展經濟,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
處理好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與擴大就業的關系: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黨和政府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打造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環境。
②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勞動者培訓機制和發展機制。
③勞動者:要轉變就業擇業觀念,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以及多種方式就業觀;提高自身技能,增強自主就業和創業能力。
5.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與措施
(1)原因
答題要素:社會主義本質+提高效率+刺激消費+共富目標+科學發展+發展方式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維護社會公平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推動生產力發展,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
③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縮小社會收入差距,能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④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維護社會公平,調節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⑤科學發展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維護社會公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能夠推動投資、消費、出口的協調發展,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⑥經濟發展方式:維護社會公平,有利于協調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2)措施
答題要素:根本途徑+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財政作用+科學發展
①從根本上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②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交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
④要發揮好財政的作用,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覆蓋面。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
⑤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宏觀調控,統籌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6.如何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答題要素:市場調節(宏觀調控)+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外開放+三個主體(消費者、企業、國家)
(1)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實施相應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2)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②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經濟發展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的依靠內需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
③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④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4)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5)從經濟生活三個主體認識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①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堅持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落實到日常生活實踐中。
②企業:依靠技術進步、管理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轉變發展方式,依靠科技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生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③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技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7.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樣做某一件事?
(1)公民為什么要自覺參與……
答題要素:必要性+重要性
①必要性:我國國家性質、人民地位、公民權利。
②重要性:第一,對公民——有利于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政治參與的熱情、能力,真正行使(實現)自己的民主權利。第二,對社會或國家——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現代化及各項事業的發展。有利于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