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和發展趨勢知識點
2019-01-22 20:11:12三好網
考點1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從兩極格局到多極化格局是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總趨勢:
(1)二戰后初期,美蘇兩極格局取代了傳統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格局;
(2)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歐共體、中國和日本經濟的發展,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3)蘇聯解體后,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世界形勢出現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1.兩極格局下的美蘇對抗及美國的對外政策
(1)美蘇對抗
、賹剐问剑簝蓸O格局是二戰后形成的以美蘇為兩極的對峙局面,其對抗形式表現為“冷戰”。二戰后初期至20世紀50年代表現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對抗,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逐漸被美蘇爭霸局面所代替,伴隨著20世紀90年代兩極格局的結束而告終。兩極格局的實質是美蘇兩分天下,打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
、趯H關系的影響:二戰后的國際關系是建立在美蘇兩國均勢基礎之上的,有利于緩解世界緊張局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開展軍備競賽,導致世界處于核戰爭的威脅之下,國際關系長期緊張動蕩,并呈現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相交織的特點。如1949年德國的分裂、1950年朝鮮戰爭、1961年越南戰爭、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等。
(2)美國的對外政策
①二戰結束后,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政策,對新中國封鎖孤立。
②對西歐,政治上扶植反共勢力,經濟上利用馬歇爾計劃進行援助,控制西歐,隨著西歐的崛起和聯合,美國調整戰略,逐漸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關系。
③美日關系經歷了美國獨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從追隨美國到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軍事同盟關系。
2.不結盟運動、歐共體和日本對兩極格局的沖擊的比較
(1)性質不同
西歐國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與美國在政治制度、生產方式、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等領域有高度的一致性,雖然反對美國控制,但主要是一種經濟上的競爭和外交上的爭奪,中間隨時會有妥協。反對蘇聯也主要是出于意識形態上的沖突。而第三世界國家歷史上受過殖民壓迫,他們的斗爭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是反對舊的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斗爭是堅決徹底的。
(2)宗旨不同
西歐與日本是為了取得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為此參加北約組織,進行“冷戰”。不結盟運動從一開始就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主張以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反對加入任何軍事集團。
(3)形式不同
從對霸權主義的沖擊過程來看,西歐與日本是從經濟上競爭到外交上的斗爭,不結盟運動是從政治上的斗爭到經濟上的斗爭。
考點2 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趨勢
二戰后至今世界經濟發展呈現的兩大趨勢
(1)一是區域集團化趨勢:從“歐共體”到“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擴大的東盟、非洲聯盟的成立等都是當今世界區域集團化趨勢的主要表現。
(2)二是經濟體系化、全球化的趨勢:“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建立,一方面確立起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全球化;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全球性資本市場的形成、生產的國際化程度提高、跨國公司成為國際經濟活動的主體、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市場經濟體制等,都是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同時也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深廣的層面發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今,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的階段特征
(1)第一個階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主要是美國建立了以它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經濟體系由于意識形態的斗爭而相互隔絕。
(2)第二個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經濟格局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區域集團化也是經濟格局多極化的一個表現。
(3)第三個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主要是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加強,兩極格局的瓦解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有利于國際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健康發展。
2.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
(1)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發展中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共同形成對世界經濟、政治及國際關系的影響。
(2)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經階段或初級形態,經濟全球化是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們在性質上是一致的,只是程度上有所區別;實際上,全球化有時更多地表現為區域經濟集團化,并由區域經濟集團化所帶動。但要注意,區域經濟集團化在集團外具有排他性,所提供的優惠是一種特殊的只向成員國提供的優惠,這種優惠是不向非成員國提供的。
(3)區域經濟集團化對經濟全球化有促進和阻礙的雙重作用,但總體上看利大于弊。
3.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1)發展中國家要主動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積極融入全球經濟浪潮。
(2)區域化和集團化是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有效途徑。
(3)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研究事業,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積極穩妥地推進本國經濟體制改革,健全防范風險體系。
(5)提高綜合國力,維護經濟主權,保證經濟有序發展。
(6)積極參與全球化“游戲規則”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