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條《文化生活》重要知識點匯總(下)
2018-12-28 15:25:17三好網
3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3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有哪些?漢字和史書典籍
(1)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漢字文化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中國史書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33、中華文化為何源遠流長?
(1)原因:漢字傳載、史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俸x: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谝饬x: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34、怎樣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國家: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的指引和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青年學生: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的指引和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壅J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推陳出新、博采眾長。
、芘囵B創新精神,推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等。
35、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哪些方面?
(1)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表現在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上。
(2)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36、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它們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37、臺灣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關系怎樣?對祖國統一大業有何啟示?
關系:①臺灣文化是由于歷史、地理原因而形成的具有臺灣區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多種文化交融的產物。
②臺灣文化根源于中華文化,它與中華文化之間是個性與共性、葉與根的關系。臺灣文化具有明顯的個性,同時又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
啟示:兩岸人民有著共同的文化認同,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發展弘揚中華文化,以文化為紐帶,增強文化認同感,從而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38、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有什么關系?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39、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
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40、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41、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無論什么時期,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42、新時期,我國愛國主義的主題是什么?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43、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必要性〕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重要性〕①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酆霌P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莺霌P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推進當代文化建設、創新時代精神的客觀要求。
⑥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4、面對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的時代課題,青年學生應肩負怎樣的責任?
(為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年學生應發揮什么作用?)
(1)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強基固本。
(2)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3)與時俱進,繼續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
。4)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5)要從我做起。
45、如何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請你說說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如何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要發揮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發揮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包括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和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3)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注意借鑒、吸收各國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和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
(4)要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豐富發展。
46、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對人們的文化市場有什么影響?
。ㄎ幕袌龊痛蟊妭髅綄ξ幕疃允且话“雙刃劍”,你是如何理解的?)
“喜”的原因: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
表現:①能夠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充實人們精神生活;②傳播科學文化知識;③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④易于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的發展。
“憂”的原因:文化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表現:①有些部門和單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顧社會效益,肆意生產、銷售品位低下的文化產品;②有些文化產品迎合低俗趣味;③有些媒體不負責任地傳播“緋聞軼事”,炒作“新聞”。
47、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帶來的問題,從國家和公民角度看應該如何應對?
國家:①對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不能放任自流,必須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②加強法制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提高經營者素質,依法制裁取締文化市場的混亂現象和違法行為,以保證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健康有序發展。
公民:作為公民,應當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既要追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又要提高辨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48、當代人民大眾對文化的需求呈現出什么特點及原因?這對文化建設提出什么要求?
當前我國文化需求的基本特點:多層次、多樣化。
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同民族、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應該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但無論什么類型、風格的文化產品或文化活動,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都是先進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49、什么是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指的是“為大眾的”文化,即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50、怎樣發展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怎樣才能創作出富有更大活力和競爭力的“主旋律作品”?)
。1)弘揚“一個原則”,即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
(2)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3)努力“三貼近”和“三創新”,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
。4)大力倡導“四種思想和精神”,即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讓精神文化產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的進步。
51、多樣化的文化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多樣化的文化?)
形式多樣的文化生活,豐富了文化景觀,拓展了文化視野,活躍了文化思想,激發了人民群眾參與文化生活的熱情。然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尋求各種機會蔓延,污染文化環境,危害社會。
5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都屬于腐朽文化。這些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53、為什么在我們國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我國曾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殘余和舊的習慣勢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
。2)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既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沖擊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帶來文化活力的同時,還導致不同社會群體價值取向、文化選擇的多樣化;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也會反映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中來。
54、什么是主導文化?對它的基本要求?作用?地位?
主導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有導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中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
55、我們進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什么?
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56、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是指什么?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質的要求,“三個面向”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等特點,則是社會主義文化本質的體現,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所應具有的時代品格)
57、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意義?
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
58、有關“如何運用文化作用的知識分析”的問題
提示:精神力量+經濟政治+綜合國力+表現+塑造+特點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與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3)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6)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成長產生深刻影響。先進、健康的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發動、腐朽、落后的文化則會把人們引向歧途。
。7)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
59、有關“如何進行文化創新”的問題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
。2)基本途徑:繼承傳統,推成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3)基本要求: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4)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關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涉取營養。
。5)客服錯誤傾向: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60、有關“思想道德建設”的綜合類試題
。1)從國家角度看
一、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構建良好的文化環境。
二、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實現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覺。
三、加強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四、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
。2)從個人角度看
一、自覺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三、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