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太平天國運動
2018-12-24 20:02:30網絡
太平天國運動
一、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義:
(1)背景: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列強的侵略加劇了災難。
(2)洪秀全的組織宣傳:
創建拜上帝會并進行思想宣傳等
(3)起義: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義:奠定了太平天國政權的初步基礎。
2、定都天京(鼎盛)
(1)意義: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的革命政權。
(2)鼎盛:定都天京后,相繼進行了北伐、西征、東征等軍事行動。這是太平天國運動鼎盛的標志。
二、政權建設
1、前期《天朝田畝制度》
(1)目的:定都天京后,為了鞏固政權。
(2)內容:
①生產資料分配形式:廢除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②產品分配形式: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
③目的等方面:建立一個絕對平均的理想社會。
(3)評價:
①進步性: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②空想性:絕對平分土地不切合實際;絕對平分一切財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觀念,是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空想。
③未能真正實行。
2、后期《資政新篇》
(1)目的:為了振興太平天國。
(2)內容: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事業上。
(3)評價:
①意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一個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實行:
三、轉折與失敗(天京事變到天京陷落)
1、轉折:天京事變
(1)原因:根源在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2)過程略。
(3)影響:
①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機會;②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2、失敗:
(1)標志:天京陷落。
(2)原因:
①主觀: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②客觀: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③根本原因是:農民階級局限性。
四、評價
1、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2、教訓:農民階級不能承擔起領導民主革命的重任。
五、知識拓展和補充
1、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1)、經濟:狹隘、自私、保守和分散性。
(2)、政治:不可能提出切實可行的革命綱領。其綱領或口號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沒有科學理論指導,多用封建迷信思想組織宣傳。
(4)、組織:很難形成統一堅強的領導核心。(5)、時代局限:
(封閉保守、缺乏合作;追求平均、缺乏進取;與世無爭、滿足現狀;多子多福、求穩怕亂;重經驗,輕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