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前 你要知道什么是“院校梯度”
2018-12-20 16:34:53網絡整理
院校梯度是填報志愿當之無愧的重頭戲,即能很好的回避風險,又使考生的分數利益最大化,著實需要規劃一番。
通常,我們將院校梯度分為3類:沖高、目標、保底。
沖高: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更優質的大學,是每一個學子所向往的。但沖高不是"漫天要價",有兩點需要思考清楚。
一是沖高的院校確實有一定的可能錄取,例如,某院校近3年的錄取排名基本穩定在5000名,那么8000名學生報考的話,錄取概率微乎其微,反而浪費一個寶貴的志愿。二是要有專業調劑的準備,被沖高院校錄取已經實屬不易,由于平行志愿一輪投檔的原則,考生必須服從專業調劑,所以沖高壓線的考生一旦被投檔,通常要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因此,考生要考慮好是否愿意接受往年錄取分數較低的專業。
目標:現實與理想的結合體,院校與專業統籌兼顧。其實,目標院校是最難挑選的,因為一旦填報被錄取概率很大,考生還要考慮心怡的專業能否被錄取,畢竟院校的層次已經有所降低,不能鎖定專業的話,考生難以接受,主要考慮兩點。
一是分數沒有"浪費"的說法。部分家長有一個誤區,以為分數一分不浪費就報好了,每當要填報層次稍低院校的時候,比較難接受。其實,院校層次稍微降低一點,是為了選擇專業的余地更大,只有少數操作失誤導致高分低就,才是真的"浪費"分數。
二是注意填報專業的技巧。選擇自己中意專業的時候,要注意前幾年的錄取情況,分析自己的分數是否有競爭力。同時不必要拘泥于特定的某一個專業,通常專業大類下的細分專業大都比較相似(如電子信息類下的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這樣我們的專業選擇會更多。即使被調劑,大學也會參考你所填報的專業進行調劑,盡量調劑到和你所填相似的專業里。
保底:是最后的一道保險,要保證萬無一失,用到的可能性比較小,主要注意"三不原則"。一是不拿新招生院校保底,這類院校通常是中外合作居多,大家的認可度不一樣,新院校未知因素太多。二是不拿招生計劃少的院校保底,某院校只招2人,萬一其他人也拿來保底,很有可能導致自己滑檔。三是不拿往年錄取波動大的院校保底,萬一自己正好遇到錄取大年,可能導致保底院校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