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降溫”專業盤點
2018-12-20 10:23:44網絡整理
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6年度本科預警專業名單,將10大本科專業列為了2016年度預警專業,其中曾經非常熱門的新聞學、法學等專業均榜上有名。2016年十大本科專業被預警上海市教委本次公布的10個本科預警專業名單分別為: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聞學、旅游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行政管理。上海市教委給出的解釋是,上述專業在上海高校重復設置相對較多,在部分高校中連續多年招生錄取率和畢業生簽約情況不太理想,造成整體指標偏低,因此決定列為2016年度預警專業。
記者發現,此前幾年,上海市教委也公布過本科預警專業名單。其中2012年最多,共公布了18個本科預警專業;2013年公布了15個,2014年公布了7個。這些專業中,社會工作、電子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更是連續三年“上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14年的時候曾經整理公布過近兩年(2012年、2013年)全國和分省的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其中全國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共有15個。交匯點記者通過對比發現,各省份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也存在較大差異,同在華東地區的江蘇、上海,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完全不同,江蘇共有應用心理學、旅游管理、漢語國際教育、社會工作等8個專業入選,上海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則包括漢語言文學、法學、軟件工程、電子商務等10個專業。
法學生培養模式需轉變
據記者了解,全國目前共有634家法學院(系),在校生有十多萬人。“量太大了,而且人才培養的門檻及成本很低,甚至有一些原先沒有學過法學的老師,由于原先的專業進行分流,直接轉崗教法學和法律專業。”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鄭少華表示出他的擔憂。“在法學院的課程設置中要強調復合性,只有復合型的法律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在華東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教授賀小勇看來,一部分畢業生在工作幾年之后,考取了律師資格證,有了更豐富的實戰經驗,就業狀況會越來越好。“法學會成為預警專業我一點也不驚訝。”小王畢業于清華大學法學院,現在是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作的管理合伙人。“一所大學的法學專業值不值得讀和有沒有好的教授有極大的關系。”小王表示,他不是一個做學問的人,但讀法能讓他對很多社會現象充滿好奇心。“我很感謝母校那些和藹可親的教授,是他們讓我以學法為榮。”
預警對新聞教育是好事
“全國1200個新聞學專業點,每個點培養40-50新聞專業學生,每年就有4-5萬新聞學畢業生,供遠遠大于求。”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胡翼青告訴交匯點記者,新聞學的困境早已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前幾年,各大高校一擁而上開設新聞學專業,學生畢業后才發現,根本沒有那么多的崗位。傳統媒體只出不進,新媒體從業要求也不局限于科班出生,這就導致了供求關系的失衡。”胡翼青表示,新聞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也亟需跟上。“學校里的教材即使每隔3-4年時間換一次水,可書本上的內容和外面的世界還是存在脫節。”“在我看來,專業預警對新聞教育來說是一件好事。”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張寧表示,新聞學專業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這樣既能讓教育工作者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也能把辦學條件不足、培養質量低的專業點淘汰出去。正所謂‘去濁存清’,也是順應時代的要求。”在張寧看來,高校的轉變,和畢業生就業心態的調整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可能現在媒體行業的吸引力不如以前,職業穩定性有所下降,但對有效傳播的需求卻越來越高,作為時代記錄人的記者更不會消亡。新聞學是一個有容量的學科。有理想情懷的人依然可以選擇做記者,而企業公關宣傳、廣告傳播、市場營銷等大量的工作崗位也正翹首以盼著新聞方面的人才。”理性選專業:你選擇你喜歡據資料顯示,有不少考生和家長在當初填報志愿都是將經濟、新聞、計算機等看上去“高大上”的專業,或是相對好找工作的專業作為首選。“讓考生清楚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是什么很重要。”中南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趙曉霞說,有些考生對自己的了解、對高校的了解、對專業的了解都很不到位,別人說什么專業好,就“一窩蜂”地去報。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行業無優劣,專業無冷門。只要是真正感興趣的專業,就不會覺得辛苦。如果你沒事的時候,就喜歡翻翻商業方面的書籍,在街上也會不由自主地琢磨這家店為什么會成功,那你就該深信商業是你的所愛,你就能學得好、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