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大類招生有技巧
2018-12-19 16:13:46網絡整理
今年高考值得關注的熱點當屬大類招生。許多家長、考生可能對此還不怎么明白,而它恰恰又是能否準確報考的關鍵所在。
何謂大類招生
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專業大類招生。考生填報志愿時,直接填報該大類名稱,此謂“大類招生”。通過該方式錄取的考生在本科階段前1至2年統一學習基礎課,大二、大三時通過對學科、專業的學習和了解后,結合興趣、特長,再在院系范圍內自主選擇專業。
目前,我國已有近一半多的“211工程”高校實行了按大類招生。近幾年,已有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河海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院校試行按大類招生模式。
大致三種模式
一是按學科招生。這是現在很多高校都普遍采用的招生模式,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專業,只按院系大類填報志愿。
二是高校以“基地班”或一些特殊實驗班招生。比如北京大學的“元培計劃實驗班”, 清華大學 的“人文科學實驗班”等。
三是對新生進行通識教育。新生入校統一進入學院,不分專業進行通識教育,大二再分專業。
好處到底在哪
每年高考志愿填報時,“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非常普遍。選擇志愿時,大多數考生對專業的了解和選擇比較盲目。
按學科大類招生后,可以給考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忌m然只填報了四五個志愿,卻可能涵蓋了十多個甚至幾十個具體專業。
另一方面,高校按大類招生之后,表面上看招生專業數量少了,實則每個招生專業的名額相對增加了,考生的專業錄取率也將會增大?忌谔顖竽承R粋“大類”時,等于填報了好幾個專業。過去報考同一大類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專業之間一般存在專業級差風險問題,按大類招生以后,一個大類內部的專業級差風險問題就自然解決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大錄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