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生殖類型》優秀教學設計(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17:16:09
第一課時
1.這節課是“生殖和發育”一章的起始課,可通過提問“生物的‘生’有何含義?”引入,指出“生”的含義一是“活的”、“有生命的”,即通過新陳代謝實現自我更新;二是指“生生不息”即通過生殖繁衍后代、延續種族。上一章學習生物的新陳代謝,本章研究生殖和發育的規律。這樣引入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突出生物的兩大本質特征。還需要指出,本章研究的內容都涉及到當代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人口、糧食、環境和資源等問題的解決。
2.通過設問“生物通過什么方式來傳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節要研究的問題,即生殖的種類。
3.復習高等動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請學生舉例說明桃的自然繁殖過程、人類生殖過程。注意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次參予,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相互啟發、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學生回答中如有遺漏、錯誤和模糊的問題,教師應注意補充和糾正,并提供有關圖片如桃的生活史圖,人類生殖的示意圖等直觀教具。桃通過開花結實進行有性生殖,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非常復雜,復習時應突出生殖細胞及所在位置、受精過程及特點。還應注意復習子房和胚珠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這些內容是學習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基礎。如果學生對“人的生殖過程”討論有困難,可由教師帶領復習。注意復習有關睪丸、卵巢的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等,同時也為學習減數分裂的知識作鋪墊。也可以復習青蛙的生殖過程,為學習蛙的個體發育內容做準備。
4.指出低等生物也存在有性生殖方式。利用掛圖講解團藻的卵式生殖。
5.要求學生歸納:上述三種生殖方式中共同的核心過程是:產生精子和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指出這類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6.由教師引導總結有性生殖的概念:通常有父方、母方;產生兩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生活史的某一階段發生減數分裂。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注意補充下列內容:
(1)有性生殖的“性”在這里不僅是指性別,而且還指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這種生殖方式產生的后代通常有父方、母方。(若有同學提出有關“雌雄同體”的問題,應指出雌雄同體的生物也常常是異體受精,如水螅、蚯蚓、大多數開花植物等,只有極少數開花植物進行自花傳粉,而自體受精)在師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指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親代雙方的遺傳特征,會產生豐富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
(2)兩性生殖細胞也稱為配子。根據雌雄配子形態大小的差異,可將有性生殖分為同配生殖和異配生殖。大多數生物產生的卵和精子,兩者大小、形狀相差懸殊,卵具有較多營養物質作為胚胎發育的基礎,精子小、能游動,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發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又稱為卵式生殖。
(3)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大多數情況下可稱為受精作用,在卵式生殖中的合子可稱為受精卵。從動植物的進化過程中,可看出受精方式是由體外受精發展到體內受精。
上述內容的補充能使學生了解,整個生物界的生殖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進化的,加深學生對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
(4)關于“生活史中某一階段要發生減數分裂”,教學中可啟發學生分析精子和卵的成熟是經過細胞分裂完成的,這種細胞分裂是否是有絲分裂?如果是,后代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將發生什么變化?由此推測精子和卵的形成必須經過減數分裂,才能維持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從而保證物種的穩定性。事實上,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豐富的變異,還與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中染色體的多種多樣的組合有關,這將在后面進一步學習。
7.在師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有性生殖的特點和意義。強調,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物質,從遺傳性上來說結合了雙親的特性,后代將產生廣泛的性狀變異,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發展。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