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教學設計(3)
2018-11-23 22:43:09網絡整理
14. 1946年簽訂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對中國哪一階級的打擊最大最直接( )
A. 農民階級B. 官僚資產階級
C. 民族資產階級 D. 買辦資產階級
解析:C 該條約簽訂后,美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排擠國貨,可見受打擊最大最直接的是民族資產階級。
15. (2010?湛江模擬)讀下圖,如果把樹苗比喻成民族資本主義,則“夏天”所描述的歷史時期當為( )
A. 19世紀末期 B. 國民政府統治前十年
C. 抗日戰爭時期 D. 解放戰爭時期
解析:B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可比作樹苗的春天;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年),民族工業得到較快發展可比作夏天;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工業遭受打擊日益萎縮可比作秋天;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陷入絕境可比作冬天。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工業獲得新生可比作新的春天。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采用機器來繅絲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對。……機器動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們在幻想中覺得惡果很多,這是主要的反對理由。……第二個理由因為男女在同一廠房里作工,有傷風化。第三個理由是……工匠操縱機器,技藝不純熟,容易傷人。人們又反對汽笛聲音太吵鬧,機器響聲太大。又說高煙囪有傷風水。
——1874年《捷報》卷12
材料二中國資本家組織了一個公司,使用外國機器軋花……以資本五萬元開始營業。日本大阪造的機器,包括蒸汽機和鍋爐……以于1887年(光緒三年)十月運到寧波。
材料三公司是私家經營,職工有外籍技師一人,中國職工約一百人。……它迄今還沒有分付股息。因為這緣故,同時又由于原料昂貴與日本紙的競爭,業務難以改進。此廠已瀕于停業——希望它只是暫時停業。
——摘自《海關十年報告》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把有關繅絲廠投產后艱苦創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情況,概括提煉,逐條列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
(2)上面三則材料中所述的公司是什么性質的企業?請寫出一個具有上述企業性質且符合材料一中生產方式的代表企業。
(3)依據上述三則材料,我們可以發現影響該種性質企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掌握該性質企業的階級力量具有哪些特點?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通(通州)產之棉,力耕絲長,冠絕亞洲,為日廠(注:指日本工廠)之所必需,花往紗來,日盛一日,捐我之產以資人,人即用資于我之貨以售我,無異于瀝血肥虎,而袒肉以繼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貧,國于何賴?下走(注:自稱,即“我”)寸心不死……今廠工已畢,紗機已開,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專責成。
——摘自張謇《大生紗廠廠約》
材料二張謇說:“至于鐵礦需本尤重,非用開放主義,無可措手。但使條約正當,權限分明,既借以發展地質之蘊藏,又可贍人民之生活。”后又指出:“現世界大企業立國,而中國之公司法、破產法不備。……武無法律為之防,其危險將視無可得資為尤甚。故農村工商部第一計劃即立法。”
——《張季子九錄》
材料三謇意自今為始,凡隸屬本部(指農商部)之官業,概行停罷,或予招商承辦。唯擇一、二大宗實業,……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舉辦,而確有關于社會農、工、商之進者,酌量財力,規劃經營,以引起人民興趣,余悉聽民辦。謇對于官業之主張,至擴張民業之方針,則當此各業幼稚之時,舍助長外,別無他策。
——摘自張謇《宣言就部任時之政策》(1913年10月)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張謇興辦實業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張謇認為發展實業有哪些不利因素?
(3)據材料二、三,指出張謇為發展實業提出了哪些政策主張?
(4)張謇實業救國主張最終結局如何?試指出其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