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一)(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2 22:57:24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結構的把握和語言的品味,了解馬克思的卓越
貢獻并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1.學生如果不適應這種研討式的教學風格而出現“啟而不發”的狀況怎么引導?
2.放手讓學生質疑研討,如果出現一些我事前無法預料的思維火花時,我又如何駕馭課堂(既尊重學生的思考又不影響教學的節奏和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今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180周年,由此引出話題:
調查:讀過《共產黨宣言》的同學請舉手。(美國高中生的必讀書。)
卡爾·馬克思(1818-1883)是飲譽世界的思想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他以畢生精力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生活,并將繼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2.提示學生:以馬克思精神學習這篇關于馬克思的文章。
“您喜愛的座右銘?”“思考一切。”這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和女兒的一次對話。這充分反映了作為思想家、科學家和革命家的馬克思一貫的性格,那就是“獨立思考”。這種獨立思考精神,是馬克思偉大創造精神的起點,也是我們今天每一位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可貴品質。
今天,我們應該以獨立思考的精神來研究探討這篇著名的文章。學生、教師、作者平等對話。
二、朗讀一遍課文(或快速默讀課文),就其結構和語言思考提問(或寫成紙條)。
三、師生研討:(以下只是可供選擇的教學內容,而不是教學程序。具體的教學步驟將以現場學生的思維狀況隨機而定。)
[假設一]
學生問:為什么恩格斯要說“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引導:不僅僅是婉語→突出其“思想家”而且“偉大”(為什么?)→試從文中找出體現馬克思思想貢獻(理論貢獻)的語句(“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最偉大的的貢獻是不是“思想貢獻”?(注意這樣一句:“但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那么,什么是“主要的”呢?→對文中有關馬克思偉大實踐的論述(“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在恩格斯看來,這兩方面的貢獻,那個更重要?為什么?(從語言入手:“遠不是最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展示結構提綱。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