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優秀教學設計(三)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2 15:11:47
高一語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優秀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的:通過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學難點: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
教學方法:誦讀——鑒賞——分析
一、導入:
1933年1月的一個早晨,一個年輕人站在陰冷、潮濕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飛,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農婦,他的保姆——大堰河,揮筆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首蘊涵了濃濃深情的詩歌。這位詩人就是艾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板書課題)
二、分析全詩詩人感情的變化:
詩歌是靠形象來表達感情的,所以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發揮聯想和想象,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提問:瀏覽全詩,思考,作者在這首詩表達了那樣的一些感情?
現在我們就來讀詩,看一看這些同學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
(一)首先我們來看詩歌的第一層,請一位同學幫我們把這一節的內容朗讀一下。
問:詩人是怎樣想起大堰河的?為什么艾青說“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聽到秋風蕭瑟的聲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純潔無私的內心世界如同雪一樣的潔白無暇,而白雪覆蓋大地的莊嚴肅穆的景象正好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悼念。正因為這許多原因,艾青想起了這個給過他無限溫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會地位(她是童養媳,以養育我而養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長了青苔的石椅,這一切在我們的心中構成了怎樣的一種意境呢?(凄涼、衰敗、荒寂)這樣的景象,寄托了詩人深深的哀悼和懷念之情。因此,我們在讀這幾節時,該用怎樣的語氣去朗讀呢?(低沉、舒緩)好,大家一起把第三節讀一下。注意把握詩人的感情。
(二)如果說第一層是作者站在現實的牢房里,那么,從第四節開始,作者就轉入了對大堰河深情的回憶了。
艾青因為生他時母親難產,后來又因為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撫養了5年。那么,詩人在這個不屬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四節。
問:詩人回憶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幾個分鏡頭?主畫面又是什么呢?
八個鏡頭,主畫面是“抱在懷里,撫摩我”
詩人運用這樣的手法,是為了突出她怎樣的品質?
勤勞、慈愛。
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一個勤勞、充滿母親般慈愛的大堰河
向我們走過來了,她的雙手輕輕的撫摩著她的乳兒,這是怎樣的一雙手啊。大家睜開眼睛,誰能給我描述一下這雙手?
是啊,正是這雙勤勞的,盡管粗糙卻溫暖的手,使一個貧困的家庭充滿了溫馨,使艾青——這個被地主家庭嫌棄的孩子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母愛,而我和大堰河只不過是乳兒和乳母的關系。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